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 | 第14页 |
1.2.2 压力分布与座椅舒适性关系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3 座椅舒适性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人体软组织和聚氨酯泡沫力学性能分析 | 第19-37页 |
2.1 超弹性材料本构模型 | 第19-24页 |
2.1.1 超弹性理论简介 | 第19-20页 |
2.1.2 超弹性材料本构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1.3 超弹性本构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 | 第22-24页 |
2.2 人体软组织材料建模 | 第24-27页 |
2.2.1 人体软组织力学特性 | 第24页 |
2.2.2 人体软组织材料本构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2.3 本构模型参数对人体软组织材料性能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2.3 聚氨酯泡沫材料建模 | 第27-31页 |
2.3.1 聚氨酯泡沫材料简介 | 第27页 |
2.3.2 聚氨酯泡沫材料本构模型 | 第27-29页 |
2.3.3 聚氨酯泡沫本构模型参数拟合 | 第29-30页 |
2.3.4 本构模型中的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2.4 聚氨酯泡沫材料变形仿真实验研究 | 第31-35页 |
2.4.1 仿真实验目的和内容 | 第31-32页 |
2.4.2 仿真实验结果 | 第32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驾驶员人体有限元建模 | 第37-45页 |
3.1 人体尺度设定 | 第37-39页 |
3.1.1 人体测量学属性提炼 | 第37页 |
3.1.2 多维人体尺度联合分布及人体尺寸获取 | 第37-39页 |
3.2 驾驶姿势设定 | 第39-41页 |
3.2.1 驾驶姿势预测 | 第39页 |
3.2.2 驾驶员落座后胯点和座椅H点距离计算 | 第39-41页 |
3.3 人体生物力学建模 | 第41-43页 |
3.3.1 驾驶员人体几何建模 | 第41页 |
3.3.2 驾驶员人体有限元建模 | 第41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聚氨酯泡沫硬度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 | 第45-59页 |
4.1 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7页 |
4.1.1 驾驶员座椅有限元建模 | 第45页 |
4.1.2 仿真边界条件设置 | 第45-46页 |
4.1.3 仿真稳定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2 座椅切平面与人体截面定义 | 第47-48页 |
4.3 驾驶员身材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4 聚氨酯泡沫硬度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 | 第50-57页 |
4.4.1 仿真实验因素 | 第50-51页 |
4.4.2 结果分析 | 第51-57页 |
4.4.3 仿真实验结论 | 第5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5章 多硬度座椅舒适性正向设计方法研究 | 第59-75页 |
5.1 座椅舒适性正向设计方法概述 | 第59-60页 |
5.2 理想压力分布构建 | 第60-62页 |
5.2.1 驾驶员和座椅接触区域理想压力分布特征 | 第60页 |
5.2.2 驾驶员与座椅接触区域理想压力分布构建 | 第60-62页 |
5.3 基于理想压力分布的人体变形仿真 | 第62-66页 |
5.3.1 仿真模型建立 | 第62-63页 |
5.3.2 仿真结果 | 第63-66页 |
5.4 不同硬度座椅舒适性设计 | 第66-71页 |
5.4.1 驾驶员-座椅接触区域海绵材料及厚度确定 | 第66-67页 |
5.4.2 驾驶员人体体表区域理想压强映射 | 第67-69页 |
5.4.3 关键接触区域形状反求 | 第69-71页 |
5.5 座椅舒适性验证 | 第71-73页 |
5.5.1 座椅几何及有限元模型构建 | 第71-72页 |
5.5.2 压力分布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72-73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75页 |
6.2 未来研究展望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