匿名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| 第10-13页 |
| 1.2.1 发展历程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| 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| 1.4 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针对现有协议的攻击 | 第15-27页 |
| 2.1 常见的安全需求和攻击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2.2 对仅基于口令的协议的攻击 | 第16-18页 |
| 2.3 对基于辅助设备的协议的攻击 | 第18-20页 |
| 2.4 对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协议的攻击 | 第20-24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7页 |
| 第3章 匿名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设计 | 第27-52页 |
| 3.1 仅基于口令的协议的设计 | 第27-36页 |
| 3.1.1 仅基于口令的协议的描述 | 第27-31页 |
| 3.1.2 仅基于口令的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3.1.3 仅基于口令的协议的BAN逻辑证明 | 第33-36页 |
| 3.2 基于辅助设备的协议的设计 | 第36-43页 |
| 3.2.1 基于辅助设备的协议的描述 | 第36-39页 |
| 3.2.2 基于辅助设备的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3.2.3 基于辅助设备的协议的安全模型证明 | 第41-43页 |
| 3.3 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协议的设计 | 第43-51页 |
| 3.3.1 切比雪夫混沌映射 | 第43-44页 |
| 3.3.2 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协议的描述 | 第44-48页 |
| 3.3.3 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3.3.4 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协议的安全模型证明 | 第49-51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4章 实验分析与系统实现 | 第52-61页 |
| 4.1 协议性能分析和对比 | 第52-58页 |
| 4.2 匿名应用系统的实现 | 第58-60页 |
| 4.3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结论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7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