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近建筑物地下室深度对预开挖基坑工程稳定性的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2 基坑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理论分析 | 第13-14页 |
1.2.2 数值模拟 | 第14页 |
1.2.3 实际监测 | 第14-15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基坑工程理论研究 | 第17-25页 |
2.1 基坑工程设计 | 第17-18页 |
2.1.1 基坑设计原则 | 第17页 |
2.1.2 基坑支护手段 | 第17页 |
2.1.3 基坑工程设计计算内容 | 第17-18页 |
2.2 悬臂式桩式墙上的土压力计算 | 第18-22页 |
2.2.1 填土表面无荷载作用 | 第19页 |
2.2.2 填土表面局部荷载作用 | 第19-20页 |
2.2.3 临近建筑物地下室附加荷载作用 | 第20-21页 |
2.2.4 土压力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比较 | 第21-22页 |
2.3 基坑稳定性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3.1 极限平衡法 | 第22页 |
2.3.2 数值分析法 | 第22-23页 |
2.4 基坑变形规律 | 第23-24页 |
2.4.1 基坑变形经验公式 | 第23-24页 |
2.4.2 基坑变形的数值分析方法 | 第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水晶卡芭拉东北侧深基坑开挖模拟 | 第25-36页 |
3.1 工程概况 | 第25-27页 |
3.1.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5-26页 |
3.1.2 周边环境条件 | 第26-27页 |
3.1.3 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体系 | 第27页 |
3.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| 第27-29页 |
3.2.1 基本假定 | 第28页 |
3.2.2 参数选取 | 第28-29页 |
3.2.3 建立模型 | 第29页 |
3.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3.1 土体竖直位移 | 第30页 |
3.3.2 围护桩位移 | 第30-32页 |
3.4 实际监测数据 | 第32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不同建筑物地下室深度对基坑的影响分析 | 第36-53页 |
4.1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相关参数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4.2 建筑物地下室深度对原始地应力的影响分析 | 第37-42页 |
4.2.1 土体自重应力分布 | 第37-38页 |
4.2.2 建筑物地下室深度对土体应力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4.3 建筑物地下室深度在开挖阶段对基坑影响分析 | 第42-47页 |
4.3.1 基坑沉降与隆起影响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3.2 土体塑性区 | 第44-45页 |
4.3.3 土体最大剪应变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3.4 支护桩水平位移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.5 分析小结 | 第47页 |
4.4 建筑物地下室的临界深度分析 | 第47-49页 |
4.5 临近建筑物荷载大小对临界值的影响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0-5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6页 |
5.1 结论 | 第53-54页 |
5.2 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