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3页 |
1 鲍概述 | 第10页 |
2 我国现阶段鲍产业现状 | 第10-11页 |
2.1 鲍养殖现状及展望 | 第10-11页 |
2.2 鲍加工利用情况 | 第11页 |
2.2.1 鲍多糖的相关研究 | 第11页 |
2.2.2 鲍汁制取的相关研究 | 第11页 |
3 新西兰黑金鲍的特点 | 第11页 |
4 本实验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4.1 黑色素相关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4.2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 | 第12页 |
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黑金鲍外套膜与腹足部外层黑色物质的提取与鉴定 | 第13-19页 |
1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1.1 实验样品 | 第13页 |
1.1.2 仪器与试剂 | 第13-14页 |
1.2 实验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2.1 色素的提取 | 第14-15页 |
1.2.2 色素的鉴定 | 第15页 |
1.3 实验结果 | 第15-18页 |
1.3.1 两份样品所提取物质的紫外光谱特性 | 第15-16页 |
1.3.2 两份样品所提取物质的红外光谱特性 | 第16-18页 |
1.4 讨论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黑金鲍与皱纹盘鲍差异性状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| 第19-34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9页 |
2.1.1 实验样品 | 第19页 |
2.1.2 仪器与试剂 | 第19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2.1 取样 | 第19页 |
2.2.2 RNA抽提 | 第19页 |
2.2.3 建库测序 | 第19页 |
2.2.4 数据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2.5 对筛选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qRT-PCR验证 | 第20-23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23-33页 |
2.3.1 测序、质控及组装结果 | 第23-24页 |
2.3.2 注释结果 | 第24-27页 |
2.3.3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| 第27-29页 |
2.3.4 差异基因功能注释结果 | 第29页 |
2.3.5 目的基因的选择 | 第29页 |
2.3.6 qRT-PCR定量分析结果 | 第29-33页 |
2.4 讨论 | 第33-34页 |
结论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
致谢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