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运营技术论文--公路运输安全技术论文

大山包一级公路行车安全风险分析与技术对策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4-15页
第二章 交通特征分析及大山包一级公路辅道设置第15-27页
    2.1 大山包一级公路工程概况第15-17页
    2.2 交通特征分析第17-19页
    2.3 一级公路辅道设置原则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辅道设置条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辅道起终点确定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辅道的形式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辅道设计标准第21-22页
    2.4 大山包一级公路辅道设置方案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辅道功能定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辅道起终点选择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辅道设置情况第23-27页
第三章 大山包一级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方法及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第27-42页
    3.1 大山包一级公路信号交叉口设置状况第27页
    3.2 大山包一级公路速度预测方法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一般路段速度预测方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信号控制交叉口速度预测方法第30-34页
    3.3 大山包一级公路运行速度预测及线形一致性评价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分析过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车辆运行速度结果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第4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四章 减速标线对比分析与工程应用第42-50页
    4.1 现有的限速措施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限速标志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减速丘、带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减速标线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减速路面第43页
    4.2 视错觉减速标线的选择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三维视觉减速标线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鱼刺形减速标线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行车道横向减速标线第44-45页
    4.3 隧道入口鱼刺视错觉减速标线设计参数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标线颜色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标线宽度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设计宽度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标线夹角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设置长度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基于闪频率的鱼刺形减速标线相邻标线间间距值的确定第47-4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五章 大山包一级公路非拓宽式路侧接入口辨识度提升第50-66页
    5.1 驾驶员动视觉研究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驾驶员动视野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驾驶员有效视野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基于等效视力表原理的标志视认距离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驾驶员动视力第52-53页
    5.2 大山包一级公路路侧接入口警告标志设置位置确定第53-56页
    5.3 大山包一级公路路侧接入口多标志组合应用研究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组合标志类型选择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波形梁立面标记颜色确定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波形梁立面标记设置合理长度研究第60-62页
    5.4 基于UC-win/Road软件的波形梁护栏立面标记最佳长度视觉感受试验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实验目的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被试人员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试验过程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结语第66-68页
    主要研究结论第66-67页
    研究展望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热影响数值分析方法研究
下一篇:坡积体填料剪切特性研究及其边坡稳定性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