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路基、路面工程论文--路基工程论文

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热影响数值分析方法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基于Hiscite文献分析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多年冻土区工程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小结第20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21-23页
第二章 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热影响理论基础第23-39页
    2.1 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的界定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多年冻土区走廊带热传导机理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辐射换热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对流换热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导热与地热第27-28页
    2.3 走廊带中冻土地温的影响因素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地形地貌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表类型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道路工程影响第31-34页
    2.4 多年冻土区走廊带热影响量化理论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熵概念与原理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负熵和结构耗散理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多年冻土区走廊带熵思想应用第37-3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热影响熵模型第39-56页
    3.1 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熵模型构建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公路走廊带熵流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多年冻土区公路线位热影响熵模型构建第41-42页
    3.2 基于谱分析的多年冻土地温概率密度计算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月最大地温时间序列谱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功率谱计算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替代数据法的功率谱密度计算流程实现第48-49页
    3.3 基于R语言的熵模型实现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R语言简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R语言算法的实现第50-5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四章 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热影响数据采集与数值分析方法第56-70页
    4.1 冻土地温数据下载与反演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MODIS地表温度遥感数据下载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MOD11A1数据处理第57-62页
    4.2 冻土环境数据采集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ASTERGDEM高程数据下载与处理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其他数据下载第63页
    4.3 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已建工程热影响数值分析方法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图层叠加法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空间自相关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缓冲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五章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某高速公路走廊带热影响数值分析第70-85页
    5.1 研究区域概况第70-71页
    5.2 研究区域熵模型计算第71-73页
    5.3 新旧高速公路走廊带热影响分析第7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高速公路走廊带缓冲分析第77-84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4-85页
结论与展望第85-88页
    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第85-86页
    论文创新点第86页
    建议与展望第86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8-99页
致谢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无背索曲塔曲梁斜拉桥施工监测与控制研究
下一篇:大山包一级公路行车安全风险分析与技术对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