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导论 | 第8-25页 |
(一)本文选题的意义 | 第8-11页 |
(二)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(三)本文应用的主要理论 | 第15-19页 |
(四)本文应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(五)本文研究的难度与创新 | 第20页 |
(六)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5页 |
一 公共领域中的传者社会权利考量 | 第25-49页 |
(一) 传者社会权利问题的理论阐释 | 第25-28页 |
(二) 传者社会权利:作为公共领域中的公共权利 | 第28-33页 |
1 公共领域理论与传者社会权利 | 第28-29页 |
2 传者社会权利:公共领域的公共权利 | 第29-33页 |
(三) 传者社会权利机制与社会功能:社会参与和社会调适 | 第33-39页 |
(四) 基于社会秩序的传者社会权利正当性 | 第39-49页 |
1 "明显而即刻的危险"与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 | 第39-41页 |
2 国家、市场、社会三元结构中的传者社会权利限控 | 第41-44页 |
3 突发事件与媒体社会角色 | 第44-49页 |
二 社会契约性监督:传者社会权利实体性分析 | 第49-81页 |
(一) 社会契约论与传者社会监督权 | 第49-53页 |
(二) 传者社会权利的逻辑起点:采访权 | 第53-61页 |
1 新闻采访权及其效力渊源 | 第53-57页 |
2 新闻采访权的公共属性 | 第57-61页 |
(三) 立法知情 | 第61-65页 |
1 立法知情:社会矛盾缓解的根本途径之一 | 第62-65页 |
2 立法知情的社会实践 | 第65页 |
(四) 政务知情 | 第65-71页 |
1 政务知情的原则与精神 | 第65-66页 |
2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与优化 | 第66-69页 |
3 政务知情的保障机制 | 第69-71页 |
(五) 司法知情 | 第71-81页 |
1 媒体监督司法活动的制度化 | 第72-75页 |
2 媒体监督司法活动的权限范围 | 第75-77页 |
3 媒体监督司法活动中的自律义务 | 第77-81页 |
三 权利与反权利:微观层次传者社会权利辨析 | 第81-106页 |
(一) 报道客观真实的"可能性"与个体名誉保护 | 第81-86页 |
(二) 个人主义理论:隐私权保护的理论基础 | 第86-93页 |
(三) 传者社会权利的参照:受众权利 | 第93-97页 |
1 受众权利的功能定位 | 第94-96页 |
2 受众权利的社会内涵及其保障途径 | 第96-97页 |
(四) 法官与媒体编辑记者视角:传者社会权利恰当性的实证分析 | 第97-106页 |
1 传者社会权利运用的认知偏差——报道真实性与权威新闻源 | 第99-102页 |
2 传者社会权利行使的恰当性把握——媒体为何败诉 | 第102-104页 |
3 传者社会权利风险的认知与规避——权利的理性划界 | 第104-106页 |
四 互联网环境下泛传播主体社会权利新样态 | 第106-127页 |
(一) 协商民主理论:网络传者社会权利的理论基点 | 第111-113页 |
(二) 权利均衡化:基于泛化的信息网络传播方式 | 第113-117页 |
1 信息传播模式的交互性 | 第114-115页 |
2 网络传播内容的数字化 | 第115-116页 |
3 信息传播范围的全球性 | 第116-117页 |
4 网络传播行为的个人化、主动化 | 第117页 |
(三) 从互联网公共论坛到微博客:权利意识与自我意识 | 第117-121页 |
(四) 泛传播主体社会权利亟待完善 | 第121-127页 |
1 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媒体制度 | 第122页 |
2 不断强化泛传播主体的自律意识 | 第122-124页 |
3 加强国家对博客等泛媒体的监管力度 | 第124-127页 |
结束语 | 第127-129页 |
附录 | 第129-137页 |
问卷Ⅰ | 第129-133页 |
问卷Ⅱ | 第133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44页 |
后记 | 第144-1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