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与激励设计研究

摘要第1-7页
英文摘要第7-10页
章节目录第10-13页
表目录第13-14页
图目录第14-16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6-41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6-19页
   ·研究对象与意义第19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19-21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-35页
     ·信息源与文献检索第23-26页
     ·UGC研究综述第26-32页
     ·UGC动因与激励研究第32-34页
     ·现有研究的不足第34-35页
   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3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7-39页
   ·本文的创新点第39-41页
第二章 UGC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第41-70页
   ·UGC简介第41-44页
   ·UGC的概念基础第44-51页
     ·上位概念——群体智慧(Wisdom of Crowds)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上位概念——社会资本(Social Capital)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平行概念——集体智能(Collective Intelligence)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平行概念——开放式创新(Open Innovation)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平行概念——众包(Crowdsourcing)第49-51页
   ·UGC的驱动因素及影响第51-56页
     ·UGC的主要驱动因素第51-53页
     ·UGC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第53-56页
   ·UGC研究的分析框架第56-64页
     ·UGC研究的概念分析框架第57-61页
     ·UGC研究的整合分析框架第61-64页
   ·UGC研究的应用域第64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三章 社会化媒体中UGC特征与机理研究第70-96页
   ·IPP视角的介绍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  ·IPP概念的引入第71页
     ·IPP的数理形式第71-73页
     ·IPP视角应用于UGC的可行性探讨第73-74页
   ·数据采集第74-76页
   ·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第76-87页
     ·描述性统计第77-78页
     ·累积贡献率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·分布函数拟合分析第80-85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85-87页
   ·个案研究——基于YouTube的视频类UGC特性分析第87-95页
     ·YouTube简介第8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88-90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90-94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问题第94-9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5-96页
第四章 社会化媒体中UGC动因探究第96-124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96-105页
     ·动因理论(Motivation Theory)第96-98页
     ·沉浸理论(Flow Theory)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社会交换理论(Social Exchange Theory)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技术接受理论(Technology Acceptance Theory)第102-105页
   ·UGC的主要动因分类与整合模型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·社会驱动维度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技术驱动维度第106页
     ·个体驱动维度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UGC动因整合模型第107-108页
   ·UGC动因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08-111页
   ·基于土豆网的UGC动因实证研究第111-123页
     ·实证模型与研究假设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117-121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果讨论第121-12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3-124页
第五章 基于用户分类和双因素理论的UGC激励策略探析第124-151页
   ·社会化媒体中用户分类研究的整合分析第124-129页
   ·基于用户贡献的UGC群体分类第129-132页
   ·双因素理论简介及其相关应用第132-136页
   ·研究设计第136-143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136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136-138页
     ·激励因素的扎根分析第138-142页
     ·UGC双因素的调研过程第142-143页
   ·分析与讨论第143-149页
     ·针对普通参与者的激励策略与建议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·针对活跃参与者的激励策略与建议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·针对核心贡献者的激励策略与建议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·关于潜水者的讨论第14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9-151页
第六章 社会化媒体中UGC激励设计第151-189页
   ·信息系统领域的设计学范式第151-156页
   ·基于设计学范式的UGC激励设计框架第156-160页
   ·基于动因示能性的社会化媒体用户体验设计第160-177页
     ·UED的认识误区和理论缺失第161-163页
     ·示能性和感知示能性概念分析第163-167页
     ·动因示能性模型的理论构建第167-170页
     ·基于动因示能性的社会化媒体UED原则及实例第170-176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76-177页
   ·基于内容质量的UGC评价机制设计——以视频UGC为例第177-188页
     ·信息质量测评研究现状第178-180页
     ·视频UGC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第180-181页
     ·基于学术和实用视角的视频类UGC质量测评框架第181-182页
     ·视频类UGC质量测评框架设计第182-187页
     ·视频类UGC质量测评框架的核心研究问题第187-18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88-189页
第七章 结语与展望第189-194页
   ·主要结论及贡献第189-192页
     ·本文对理论研究上的贡献第190-191页
     ·本文对实践活动上的贡献第191-192页
   ·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92-194页
参考文献第194-209页
附录A 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成内容动因调研第209-212页
附录B 用户生成内容双因素调研第212-215页
附录C 博士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清单第215-221页
致谢第221-222页

论文共2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去角色互动: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
下一篇:大众传播传者社会权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