轨道车辆变曲率不锈钢弯梁拉弯成形工艺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拉弯工艺 | 第13-20页 |
1.2.1 拉弯成形原理 | 第13-14页 |
1.2.2 拉弯成形方式 | 第14-16页 |
1.2.3 拉弯加载方式 | 第16-17页 |
1.2.4 拉弯控制方式 | 第17页 |
1.2.5 拉弯模具 | 第17-18页 |
1.2.6 拉弯成形性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2.7 拉弯成形主要缺陷分析 | 第19-20页 |
1.3 拉弯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1.3.1 成形缺陷控制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1.3.2 拉弯成形的理论分析研究现状 | 第23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3-26页 |
1.4.1 研究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拉弯成形应力应变分析及数值模拟 | 第26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拉弯过程应力应变分析 | 第26-30页 |
2.3 零件特征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4 材料力学性能 | 第31页 |
2.5 拉弯成形数值模拟模型的构建 | 第31-38页 |
2.5.1 ABAQUS有限元软件的简介 | 第32页 |
2.5.2 几何模型 | 第32-33页 |
2.5.3 材料模型 | 第33-34页 |
2.5.4 接触与边界条件 | 第34-35页 |
2.5.5 网格类型 | 第35-36页 |
2.5.6 夹钳轨迹 | 第36-38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3章 弯梁起皱缺陷研究 | 第40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型材起皱原因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2.1 起皱机理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2.2 变曲率弯梁立边起皱缺陷 | 第41-42页 |
3.3 拉弯成形起皱影响规律 | 第42-51页 |
3.3.1 模具间隙对起皱缺陷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3.3.2 拉伸量对起皱缺陷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3.3.3 型材立边高度对起皱缺陷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4章 弯梁截面畸变缺陷研究 | 第52-64页 |
4.1 引言 | 第52页 |
4.2 非对称截面弯梁截面畸变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3 非对称截面弯梁截面畸变影响规律 | 第54-62页 |
4.3.1 模具立边深度对截面畸变影响 | 第54-58页 |
4.3.2 总拉伸量对截面畸变影响 | 第58-60页 |
4.3.3 拉伸量分配方式对截面畸变影响 | 第60-6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5章 弯梁回弹问题研究 | 第64-78页 |
5.1 引言 | 第64页 |
5.2 弯梁型材回弹缺陷分析 | 第64-66页 |
5.2.1 回弹的表示方法 | 第64-65页 |
5.2.2 弯梁数值模拟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3 弯梁回弹影响因素研究 | 第66-72页 |
5.3.1 预拉量对弯梁回弹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5.3.2 补拉量对弯梁回弹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5.3.3 拉伸量分配方式对弯梁回弹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5.4 轮廓精度控制 | 第72-74页 |
5.5 拉弯成形试验 | 第74-76页 |
5.5.1 试验装置 | 第74页 |
5.5.2 试验结果 | 第74-7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6页 |
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