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0-1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50页 |
1.1 多组分反应简介 | 第15-17页 |
1.2 Ugi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| 第17-30页 |
1.2.1 Ugi 4CR反应 | 第18-23页 |
1.2.2 Azido Ugi反应 | 第23-26页 |
1.2.3 Ugi 3CR双官能团环化反应 | 第26-28页 |
1.2.4 催化型Ugi 3CR反应 | 第28-30页 |
1.3 aza-Wittig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| 第30-37页 |
1.3.1 分子内aza-Wittig反应 | 第31-34页 |
1.3.2 分子间aza-Wittig反应 | 第34-37页 |
1.4 三唑类农药简介 | 第37-41页 |
1.4.1 三唑类杀菌剂简介及发展史 | 第37-40页 |
1.4.2 三唑类化合物在农药领域的应用 | 第40-41页 |
1.5 课题的提出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50页 |
第二章 通过Baylis-Hillman加合物合成2-硫烷基-4(3H)-嘧啶酮(S-DABOs)衍生物与其性质的研究 | 第50-77页 |
2.1 引言 | 第50-51页 |
2.2 合成路线 | 第51-52页 |
2.3 实验部分 | 第52-63页 |
2.3.1 仪器和试剂 | 第52页 |
2.3.2 中间体硫脲Ⅱ-15的制备 | 第52-63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71页 |
2.4.1 中间体硫脲Ⅱ-15的合成与性质 | 第63-66页 |
2.4.2 目标化合物Ⅱ-16的合成与性质 | 第66-71页 |
2.5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| 第71-74页 |
2.5.1 目标化合物Ⅱ-16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71-73页 |
2.5.2 目标化合物Ⅱ-16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73-74页 |
2.5.3 目标化合物Ⅱ-16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7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第三章 邻叠氮基苄胺参与的Ugi 4CR/aza-Wittig反应一锅合成1,4-苯并二氮杂卓-3-酮及3,4-二氢喹唑啉衍生物与其性质的研究 | 第77-112页 |
3.1 引言 | 第77-78页 |
3.2 合成路线 | 第78-79页 |
3.3 实验部分 | 第79-91页 |
3.3.1 仪器和试剂 | 第79-80页 |
3.3.2 原料邻叠氮苄胺Ⅲ-6的制备 | 第80-81页 |
3.3.3 目标化合物1,4-苯并二氮杂卓-3酮化合物Ⅲ-9的合成及性质 | 第81-86页 |
3.3.4 产物3,4-二氢喹唑啉Ⅲ-12的制备及波谱性质 | 第86-91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91-97页 |
3.4.2 产物Ⅲ-9的合成与性质 | 第91-94页 |
3.4.3 目标化合物Ⅲ-12的合成与性质 | 第94-97页 |
3.5 化合物Ⅲ-9d的单晶衍射分析报告 | 第97-105页 |
3.5.2 原子坐标和热力学参数(参见表3-4,表3-5) | 第98-100页 |
3.5.3 键长和键角(参见表3-6) | 第100-103页 |
3.5.4 扭转角(参见表3-7) | 第103-104页 |
3.5.5 氢原子坐标(参见表3-8) | 第104-105页 |
3.5.6 氢键(参见表3-9) | 第105页 |
3.6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| 第105-109页 |
3.6.1 目标化合物Ⅲ-9与Ⅲ-12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05-107页 |
3.6.2 目标化合物Ⅲ-9与Ⅲ-12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07-108页 |
3.6.3 目标化合物Ⅲ-9与Ⅲ-12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08-109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12页 |
第四章 叠氮苄基异腈参与的Ugi /Staudinger/aza-Wittig反应选择性合成3,4-二氢喹唑啉衍生物与其性质的研究 | 第112-142页 |
4.1 引言 | 第112-114页 |
4.2 合成路线 | 第114-115页 |
4.3 实验部分 | 第115-123页 |
4.3.1 仪器和试剂 | 第115页 |
4.3.2 原料叠氮苄基异腈Ⅳ-11和Ugi中间体Ⅳ-12的制备 | 第115-118页 |
4.3.3 产物Ⅳ-14的制备及波谱性质 | 第118-123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123-128页 |
4.4.1 中间体的合成与性质 | 第123-126页 |
4.4.2 产物Ⅳ-14的合成与性质 | 第126-128页 |
4.5 化合物Ⅳ-14g的单晶衍射分析报告 | 第128-135页 |
4.5.2 原子坐标和热力学参数(参见表4-2,表4-3) | 第129-131页 |
4.5.3 键长和键角(参见表4-4) | 第131-133页 |
4.5.4 扭转角(参见表4-5) | 第133-134页 |
4.5.5 氢原子坐标(参见表4-6) | 第134-135页 |
4.6 目标化合物Ⅳ-14的生物活性测试 | 第135-139页 |
4.6.1 目标化合物Ⅳ-14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36-137页 |
4.6.2 目标化合物Ⅳ-14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37-138页 |
4.6.3 目标化合物Ⅳ-14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38-139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139-1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0-142页 |
第五章 通过连续的Staudinger/aza-Wittig/银催化反应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咪唑衍生物与其性质的研究 | 第142-161页 |
5.1 引言 | 第142-143页 |
5.2 合成路线 | 第143-144页 |
5.3 实验部分 | 第144-151页 |
5.3.1 仪器和试剂 | 第144页 |
5.3.2 原料丙炔基叠氮Ⅴ-5的制备 | 第144-145页 |
5.3.3 目标化合物Ⅴ-9的制备及波谱性质 | 第145-151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151-154页 |
5.4.1 原料丙炔基叠氮Ⅴ-5的合成与性质 | 第151页 |
5.4.2 目标化合物Ⅴ-9的合成与性质 | 第151-154页 |
5.5 目标化合物Ⅴ-9的生物活性测试 | 第154-157页 |
5.5.1 目标化合物Ⅴ-9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54-156页 |
5.5.2 目标化合物Ⅴ-9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56-157页 |
5.5.3 目标化合物Ⅴ-9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5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57-1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8-161页 |
第六章 新型双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| 第161-185页 |
6.1 引言 | 第161-162页 |
6.2 合成路线 | 第162-163页 |
6.3 实验部分 | 第163-173页 |
6.3.1 仪器和试剂 | 第163页 |
6.3.2 中间体取代对叠氮基苄溴Ⅵ-7的制备 | 第163页 |
6.3.3 中间体Ⅵ-9的制备及波谱性质 | 第163-166页 |
6.3.4 目标产物Ⅵ-11的制备及波谱性质 | 第166-173页 |
6.4 结果与讨论 | 第173-178页 |
6.4.1 原料Ⅵ-7的合成 | 第173页 |
6.4.2 中间体Ⅵ-9的合成及性质 | 第173-175页 |
6.4.4 产物Ⅵ-11的合成及性质 | 第175-178页 |
6.5 目标化合物Ⅵ-11的生物活性测试 | 第178-183页 |
6.5.1 目标化合物Ⅵ-11杀菌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178-183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183-1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4-185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 | 第185-18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87-188页 |
致谢 | 第188-1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