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渗式教学在中职文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20页 |
(一)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三)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2.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(四)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1.融渗式教学 | 第16页 |
2.中职学校文秘专业 | 第16-17页 |
(五)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1.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7页 |
2.教学最优化理论 | 第17页 |
3.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| 第17-18页 |
4.非指导性教学论 | 第18页 |
5.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学论 | 第18页 |
(六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二、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课堂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| 第20-25页 |
(一)调查设计与实施 | 第20页 |
1.调查目的 | 第20页 |
2.调查对象 | 第20页 |
3.调查方法 | 第20页 |
(二)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课堂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0-25页 |
1.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教育观察及访谈分析 | 第23页 |
3.文秘专业课堂教学基本情况总结 | 第23-25页 |
三、融渗式教学用于文秘专业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5-30页 |
(一)融渗式教学的特点分析 | 第25-26页 |
1.以培养全人为目标 | 第25页 |
2.辅助性与独立性并存 | 第25页 |
3.融渗式教学自身独特性 | 第25-26页 |
(二)中职院校融渗式教学条件分析 | 第26-27页 |
1.中职教师具备融渗式教学能力 | 第26页 |
2.中职院校具备融渗式教学的条件 | 第26-27页 |
(三)文秘核心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分析 | 第27-30页 |
1.文秘专业课程内容交叉 | 第27-29页 |
2.文秘核心技能具有整体性 | 第29-30页 |
四、文秘专业中融渗式教学应用研究 | 第30-40页 |
(一)自我融渗教学 | 第30-31页 |
1.日常活动过程中自我融渗 | 第30-31页 |
2.利用课外读物加强自我融渗 | 第31页 |
(二)协同式融渗教学 | 第31-37页 |
1.秘书口才与语文课程的协同融渗 | 第32-34页 |
2.秘书口才与秘书考证实训的协同融渗 | 第34-35页 |
3.秘书口才与文秘礼仪课程的协同融渗 | 第35-37页 |
(三)多元化融渗教学 | 第37-40页 |
1.情感活动式融渗教学 | 第37-38页 |
2.专业竞赛式融渗教学 | 第38页 |
3.社会参与式融渗教学 | 第38-39页 |
4.实习企业参与式融渗教学 | 第39-40页 |
五、中职文秘专业融渗式教学实践应用效果调查与分析 | 第40-47页 |
(一)调查设计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1.调查目的 | 第40页 |
2.调查对象 | 第40页 |
3.调查方法 | 第40-41页 |
(二)中职文秘专业融渗式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| 第41-47页 |
1.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41-43页 |
2.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教学情况总结分析 | 第44-47页 |
六、中职文秘专业融渗式教学优化策略 | 第47-51页 |
(一)以顶层设计构建融渗学习体系 | 第47-48页 |
1.增强对融渗式教学的支持力度 | 第47页 |
2.协同构建融渗学习体系 | 第47-48页 |
(二)凝聚教师共识推进融渗教育 | 第48-49页 |
1.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| 第48页 |
2.树立教师终身学习意识 | 第48-49页 |
(三)树立学生融渗学习理念 | 第49-51页 |
1.深化学生综合素养 | 第49页 |
2.注重教学反馈 | 第49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8页 |
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