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外科学论文--外科学各论论文--头部及神经外科学论文--脊髓论文

下颈椎脱位与颈神经学损害关系的回顾性研究

前言第4-5页
中文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3页
第2章 综述第13-25页
    2.1 下颈椎脱位相关结构解剖及功能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下颈椎椎体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下颈椎后部骨性结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下颈椎椎管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下颈椎间盘及椎间孔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下颈椎韧带及颈部肌肉组织第14页
    2.2 颈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第14-15页
    2.3 下颈椎脱位的分类及机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下颈椎脱位分类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造成颈椎脱位的原因与机制第15-16页
    2.4 颈脊髓生物特性、损伤机制及主要临床表现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脊髓延展性的阐述和生物力学特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颈脊髓损伤的机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颈脊髓损伤后临床表现第18-19页
    2.5 伴有脊髓损伤症状的不同程度的下颈椎脱位的临床表现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下颈椎前、后脱位引起脊髓损伤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关节突脱位引起脊髓损伤第21-22页
    2.6 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的下颈椎脱位的原因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I°和 II°下颈椎脱位产生无脊髓损伤的原因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III°及以上下颈椎脱位产生无脊髓损伤的原因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关节突脱位产生无脊髓损伤症状的可能原因第23-24页
    2.7 前景展望第24-25页
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5-31页
    3.1 病例纳入标准第25页
    3.2 病例排除标准第25页
    3.3 研究对象资料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一般资料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临床资料第25-26页
    3.4.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诊断及分类标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影像学检查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研究内容第28-30页
    3.5 资料处理方法第30-31页
第四章 结果第31-34页
    4.1 下颈椎脱位脱位节段分布表第31页
    4.2 下颈椎前、后脱位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4.3 下颈椎前脱位不同脱位程度与脊髓损伤程度关系分析第32页
    4.4 下颈椎脱位合并椎弓根、椎板骨折情况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4.5 下颈椎 II°脱位及以上合并椎弓根、椎板骨折的脊髓损伤的评分情况分布第33页
    4.6 双侧关节突脱位有/无合并椎弓根、椎板骨折脊髓损伤情况分析第33-34页
第五章 讨论分析第34-40页
    5.1 下颈椎脱位一般情况分析第34页
    5.2 下颈椎脱位与脊髓损伤的关系回顾性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5.3 下颈椎脱位合并脊柱后结构骨折情况及脊髓损伤程度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5.4 下颈椎脱位过程中脊髓受力机制及脊髓自我保护机制分析第37-40页
第六章 结论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6页
作者简介第46-47页
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7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髂动脉闭塞合并股动脉长段狭窄或闭塞的腔内治疗的临床研究
下一篇:低丘红壤区稻田能量平衡特征及蒸散模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