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0-11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0-11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劳资关系的相关理论 | 第13-21页 |
2.1 劳资关系的含义及内容 | 第13-14页 |
2.1.1 劳资关系的含义 | 第13-14页 |
2.1.2 劳资关系的内容 | 第14页 |
2.2 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性质及特点 | 第14-15页 |
2.2.1 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性质 | 第14-15页 |
2.2.2 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特点 | 第15页 |
2.3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 | 第15-18页 |
2.3.1 劳资双方冲突的必然性 | 第15-16页 |
2.3.2 劳资双方对立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2.3.3 劳资双方互相依存的现状 | 第17页 |
2.3.4 劳资双方矛盾解决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4 正确处理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意义 | 第18-21页 |
2.4.1 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| 第18-19页 |
2.4.2 有利于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 | 第19页 |
2.4.3 有利于规范我国的劳动法律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长春地区外资企业劳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1-27页 |
3.1 长春地区外资企业劳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4页 |
3.1.1 工资较低且拖欠严重 | 第21-22页 |
3.1.2 加班时间长且无报酬 | 第22页 |
3.1.3 工作条件差且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| 第22-23页 |
3.1.4 法律法规不完善且执行不利 | 第23页 |
3.1.5 工会组织形同虚设且作用不明显 | 第23-24页 |
3.2 长春地区外资企业劳资关系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| 第24-27页 |
3.2.1 利益驱动是最主要的原因 | 第24页 |
3.2.2 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运转不畅 | 第24-25页 |
3.2.3 劳资关系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| 第25页 |
3.2.4 地方保护主义的放任 | 第25-26页 |
3.2.5 工会组织作用的缺失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德国和日本劳资关系的经验借鉴 | 第27-32页 |
4.1 德国和日本劳资关系的运行模式 | 第27-29页 |
4.1.1 德国的运行模式—“共决式” | 第27-28页 |
4.1.2 日本的运行模式—“一体式” | 第28-29页 |
4.2 德日两国劳资关系的经验借鉴 | 第29-32页 |
4.2.1 劳资关系协调机制行之有效 | 第29-30页 |
4.2.2 劳资关系法律保障比较完善 | 第30-31页 |
4.2.3 工会作用效果明显 | 第31-32页 |
第5章 完善长春地区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对策 | 第32-35页 |
5.1 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 | 第32页 |
5.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| 第32-33页 |
5.3 加强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 | 第33页 |
5.4 强化工会在外资企业中的职能作用 | 第33-34页 |
5.5 提升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| 第34页 |
5.6 建立并完善外资企业的集体谈判制度 | 第34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38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