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钢矿业公司烧结厂皮带机优化改造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常用的输送设备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皮带机送输系统 | 第11页 |
1.2.2 气力输送系统 | 第11-12页 |
1.3 皮带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| 第12-14页 |
1.3.1 国外发展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发展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皮带机电机优化改造 | 第16-23页 |
2.0 电机优化改造背景 | 第16页 |
2.1 混16皮带电机优化 | 第16-19页 |
2.1.1 混16电机功率计算 | 第16-19页 |
2.1.2 混16电机功率校核 | 第19页 |
2.3 建立数模批量优化 | 第19-20页 |
2.4 电机优化效果评价 | 第20-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运输带优化与降耗研究 | 第23-32页 |
3.1 运输带品种优化背景 | 第23页 |
3.2 运输带品种优化研究 | 第23-25页 |
3.2.1 混16运输带线层测算 | 第23-24页 |
3.2.2 运输带品种优化方案 | 第24-25页 |
3.3 运输带品种优化实施 | 第25-26页 |
3.4 运输带降耗攻关研究 | 第26-30页 |
3.4.1 传统导料槽的缺陷 | 第27页 |
3.4.2 非接触式导料槽 | 第27-28页 |
3.4.3 导料槽对比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4.4 非接触式导料槽推广 | 第29-3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4章 托辊优化改造研究 | 第32-41页 |
4.1 影响托辊寿命的原因 | 第32页 |
4.2 托辊轴承配合改进 | 第32-34页 |
4.2.1 托辊轴承配合特性 | 第32页 |
4.2.2 传统托辊轴承配合缺陷 | 第32-33页 |
4.2.3 优化轴承配合 | 第33-34页 |
4.3 托辊密封形式改进 | 第34-36页 |
4.3.1 传统托辊密封形式 | 第34-35页 |
4.3.2 改进后托辊密封形式 | 第35-36页 |
4.4 托辊优化效果评价 | 第36-37页 |
4.5 托辊安装间距优化 | 第37-40页 |
4.5.1 零米放灰皮带托辊间距测算 | 第37-39页 |
4.5.2 零米放灰皮带托辊间距优化 | 第39-4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皮带机掉料治理研究 | 第41-54页 |
5.1 掉料治理研究意义 | 第41-42页 |
5.2 自动推料器的研制 | 第42-45页 |
5.2.1 自动推料器机械机构 | 第42-43页 |
5.2.2 自动推料器电气控制 | 第43-44页 |
5.2.3 自动推料器应用 | 第44-45页 |
5.3 螺旋式增面轮的研究 | 第45-48页 |
5.3.1 螺旋式增面轮概况 | 第45页 |
5.3.2 螺旋式增面轮结构原理 | 第45-48页 |
5.4 丰字型下托辊的研究 | 第48-50页 |
5.4.1 传统下托辊的缺陷 | 第48-49页 |
5.4.2 丰字型下托辊研究 | 第49-50页 |
5.5 成品系统清料装置 | 第50-53页 |
5.5.1 振打托辊 | 第50-51页 |
5.5.2 尼龙滚刷 | 第51页 |
5.5.3 电动清扫刷 | 第51-52页 |
5.5.4 无动力清扫刷 | 第52-53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6章 皮带机接口方式优化 | 第54-65页 |
6.1 皮带接口方式概述 | 第54页 |
6.2 热硫化连接方式 | 第54-55页 |
6.3 冷粘接头方式 | 第55-56页 |
6.4 机械接头方式 | 第56-58页 |
6.4.1 机械接头必要性 | 第56页 |
6.4.2 大卡子接头 | 第56-57页 |
6.4.3 小卡子接头 | 第57页 |
6.4.4 小卡子硫化接头 | 第57-58页 |
6.5 斗提钢丝带接口 | 第58-64页 |
6.5.1 斗提钢丝带接口攻关背景 | 第58-59页 |
6.5.2 斗提钢丝带接口故障现象 | 第59-60页 |
6.5.3 斗提钢丝带接口缺陷分析 | 第60-61页 |
6.5.4 斗提钢丝带接口改进 | 第61-62页 |
6.5.5 新型斗提钢丝带接口 | 第62-64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