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炼铁厂安全生产预警评估模型设计及应用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项目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情况 | 第12-13页 |
1.3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炼铁厂5号高炉安全现状分析 | 第16-26页 |
2.1 概况 | 第16-19页 |
2.1.1 主要设备构成 | 第16-17页 |
2.1.2 人员构成 | 第17-18页 |
2.1.3 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分布 | 第18-19页 |
2.2 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9-20页 |
2.3 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| 第20-25页 |
2.3.1 构建安全预警评估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3.2 实施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评价 | 第22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安全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设计 | 第26-41页 |
3.1 安全预警指标设计的原则 | 第26-27页 |
3.2 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7-29页 |
3.3 安全预警指标阈值的设计 | 第29-40页 |
3.3.1 阈值的等级标准 | 第29页 |
3.3.2 阈值的主要依据 | 第29-30页 |
3.3.3 指标阈值的确定 | 第30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安全预警评估模型的构建 | 第41-61页 |
4.1 安全预警评估模型的基本要求 | 第41-43页 |
4.1.1 预警准则 | 第41页 |
4.1.2 预警方法 | 第41-42页 |
4.1.3 预警等级 | 第42-43页 |
4.2 安全预警评估模型的建立 | 第43-59页 |
4.2.1 建立评判因素集合 | 第43页 |
4.2.2 建立评判等级集合 | 第43-44页 |
4.2.3 确定影响因素权重 | 第44-50页 |
4.2.4 实施模糊综合评判 | 第50-58页 |
4.2.5 确定模糊评判值 | 第58-59页 |
4.3 安全预警评判结果 | 第59-6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安全预警评估模型实施及应用效果分析 | 第61-71页 |
5.1 安全预警评估模型的实施 | 第61-62页 |
5.2 安全预警评估模型实施 | 第62-66页 |
5.2.1 安全预警评估模型实施结果 | 第62-65页 |
5.2.2 预警结果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| 第65-66页 |
5.3 安全预警评估模型的实施效果分析 | 第66-7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附录一 :5号高炉安全预警指标的依据及预警阈值 | 第75-77页 |
附录二 :5号高炉安全预警系统运行期间事故明细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