仿生蜻蜓翅翼力学特性分析与改进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仿蜻蜓扑翼飞行器翅翼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| 第11-19页 |
1.2.1 蜻蜓翅翼结构 | 第11-13页 |
1.2.2 翅翼材料属性 | 第13页 |
1.2.3 翅翼形态及其对结构力学特性影响 | 第13-15页 |
1.2.4 翅翼褶皱结构的力学特性 | 第15-18页 |
1.2.5 研究进展总结与趋势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仿生扑动翅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| 第21-28页 |
2.1 引言 | 第21页 |
2.2 研究的基本对象 | 第21-23页 |
2.2.1 物理模型 | 第21页 |
2.2.2 翅翼模型三维化 | 第21-22页 |
2.2.3 单元类型简介 | 第22-23页 |
2.3 计算原理与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4 数值模拟可靠性验证 | 第24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宏观特征对翅翼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28-43页 |
3.1 引言 | 第28页 |
3.2 脉络分布对翅翼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28-34页 |
3.2.1 简化翅翼模型的建立原理 | 第28-29页 |
3.2.2 简化翅翼模型建立及其形变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.3 简化翅翼模型应力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4 简化翅翼模型振动模态频率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3 翅翼在非均布载荷下的变形及应力 | 第34-37页 |
3.3.1 不均匀载荷分布 | 第35页 |
3.3.2 翅翼在多种载荷下的受力变形 | 第35-37页 |
3.4 褶皱对翅翼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7-42页 |
3.4.1 褶皱模型的建立 | 第38-39页 |
3.4.2 翅翼褶皱对翅翼力学特性的影响 | 第39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微观特征对翅翼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43-53页 |
4.1 引言 | 第43页 |
4.2 脉络截面对翅翼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43-50页 |
4.2.1 管径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6页 |
4.2.2 不同形状管道截面受端部力变形比较 | 第46-48页 |
4.2.3 不同脉络截面形状翅翼受力变形比较 | 第48-49页 |
4.2.4 管径截面选择 | 第49-50页 |
4.3 材料属性对翅翼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翅翼样品变形实验 | 第53-60页 |
5.1 引言 | 第53页 |
5.2 实验模型 | 第53-54页 |
5.3 实验验证 | 第54-56页 |
5.3.1 实验平台设计与原理 | 第54页 |
5.3.2 实验平台实物与数据测量 | 第54-55页 |
5.3.3 与实验匹配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| 第55-56页 |
5.4 结果分析 | 第56-58页 |
5.4.1 光斑位移的数学转化 | 第56-57页 |
5.4.2 实验结果对照 | 第57-58页 |
5.5 实验误差分析 | 第58-59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