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胚胎干细胞 | 第9-11页 |
1.2.1 胚胎干细胞的来源 | 第9-10页 |
1.2.2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| 第10-11页 |
1.2.3 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1页 |
1.3 造血干细胞 | 第11-15页 |
1.3.1 造血干细胞的发生 | 第11-13页 |
1.3.2 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| 第13-15页 |
1.4 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| 第15-18页 |
1.4.1 胚胎干细胞的造血分化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4.2 胚胎干细胞的造血分化常用试剂 | 第16-18页 |
1.4.3 胚胎干细胞的造血分化常用方法 | 第18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9-35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19-25页 |
1.1.1 实验动物 | 第19页 |
1.1.2 实验细胞 | 第19页 |
1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19页 |
1.1.4 主要试剂 | 第19-21页 |
1.1.5 实验耗材 | 第21页 |
1.1.6 试剂配制 | 第21-24页 |
1.1.7 PCR引物 | 第24-25页 |
1.2 实验方法 | 第25-35页 |
1.2.1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制备和传代培养 | 第25-26页 |
1.2.2 丝裂霉素C(MMC)作用于MEFs细胞最适条件的筛选和饲养层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1.2.3 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的培养和生物学特性鉴定 | 第27-32页 |
1.2.4 E14TG2a细胞向造血干/祖细胞的定向诱导 | 第32-35页 |
第二章 实验结果 | 第35-51页 |
2.1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的分离和培养 | 第35-36页 |
2.2 丝裂霉素C作用MEFs浓度、时间筛选 | 第36-37页 |
2.3 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的培养和生物学特性检测 | 第37-43页 |
2.3.1 E14TG2a细胞的培养 | 第37-38页 |
2.3.2 E14TG2a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 | 第38-39页 |
2.3.3 E14TG2a细胞周期检测 | 第39-40页 |
2.3.4 E14TG2a细胞核型分析 | 第40-41页 |
2.3.5 E14TG2a细胞全能性基因Oct4和Nanog表达的检测 | 第41-42页 |
2.3.6 E14TG2a细胞免疫荧光检测Oct4蛋白 | 第42-43页 |
2.4 流式细胞仪检测E14TG2a细胞 | 第43-46页 |
2.4.1 中胚层表面标志物Flk1检测 | 第43-44页 |
2.4.2 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/SCa-1检测 | 第44-46页 |
2.5 Real-time PCR技术检测E14TG2a细胞经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 | 第46页 |
2.6 拟胚体EB和造血集落的观察 | 第46-51页 |
2.6.1 拟胚体EB的观察 | 第46-47页 |
2.6.2 造血集落的观察 | 第47-51页 |
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51-53页 |
3.1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的分离和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| 第51页 |
3.2 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| 第51-52页 |
3.3 细胞因子组合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进程中的作用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实验结论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9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