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心力衰竭的诊治及防制措施的制定
致谢 | 第4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1.文献综述 | 第9-22页 |
1.1 犬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| 第9页 |
1.1.1 犬心脏的解剖结构 | 第9页 |
1.1.2 犬心脏的生理功能 | 第9页 |
1.2 心力衰竭的定义 | 第9-10页 |
1.3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| 第10-11页 |
1.3.1 心力衰竭的原因 | 第10页 |
1.3.2 心力衰竭的诱因 | 第10-11页 |
1.4 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 | 第11-14页 |
1.4.1 内皮素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 | 第12页 |
1.4.2 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 | 第12页 |
1.4.3 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 | 第12-13页 |
1.4.4 细胞内Ca2+调控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 | 第13页 |
1.4.5 心钠肽和脑钠肽 | 第13页 |
1.4.6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| 第13-14页 |
1.5 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| 第14页 |
1.5.1 急性心力衰竭 | 第14页 |
1.5.2 慢性心力衰竭 | 第14页 |
1.6 心力衰竭的分级 | 第14-15页 |
1.6.1 纽约心脏协会心衰竭分级 | 第14-15页 |
1.6.2 国际小动物心脏健康会议标准 | 第15页 |
1.6.3 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衰竭分级 | 第15页 |
1.7 心力衰竭的诊断 | 第15-18页 |
1.7.1 问诊 | 第15页 |
1.7.2 心脏听诊 | 第15页 |
1.7.3 实验室检查 | 第15-16页 |
1.7.4 心脏X光检查 | 第16-17页 |
1.7.5 心脏超声检查 | 第17-18页 |
1.7.6 心电图检查 | 第18页 |
1.8 心力衰竭的治疗 | 第18-22页 |
1.8.1 氧气疗法 | 第18-19页 |
1.8.2 饮食疗法 | 第19页 |
1.8.3 药物疗法 | 第19-22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1 材料 | 第22页 |
2.1.1 病例来源 | 第22页 |
2.1.2 诊断仪器 | 第22页 |
2.1.3 主要药物 | 第22页 |
2.2 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2.1 问诊 | 第22页 |
2.2.2 听诊 | 第22-23页 |
2.2.3 实验室检查 | 第23页 |
2.2.4 心脏X光检查 | 第23页 |
2.2.5 心脏超声检查 | 第23页 |
2.2.6 心电图检查 | 第23页 |
2.2.7 血压 | 第23-24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4页 |
3.1 病例统计 | 第24页 |
3.2 临床检查 | 第24-26页 |
3.3 实验室检查 | 第26-28页 |
3.3.1 血常规检查 | 第26-27页 |
3.3.2 血液生化检查 | 第27-28页 |
3.4 X光检查 | 第28-29页 |
3.5 心脏超声检查 | 第29-31页 |
3.6 心电图检查 | 第31-32页 |
3.7 诊断结果 | 第32页 |
3.8 治疗与处置 | 第32-34页 |
3.8.1 病例1的治疗过程 | 第33页 |
3.8.2 病例3的治疗过程 | 第33-34页 |
4 讨论 | 第34-39页 |
4.1 犬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 | 第34-35页 |
4.1.1 年龄 | 第34页 |
4.1.2 体重 | 第34页 |
4.1.3 感染 | 第34-35页 |
4.2 犬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 | 第35-36页 |
4.2.1 慢性瓣膜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 | 第35页 |
4.2.2 肾脏疾病与心力衰竭 | 第35页 |
4.2.3 肝脏疾病与心力衰竭 | 第35-36页 |
4.2.4 心脏肿瘤与心力衰竭 | 第36页 |
4.2.5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| 第36页 |
4.2.6 心丝虫与心力衰竭 | 第36页 |
4.3 犬心力衰竭的诊断 | 第36-37页 |
4.4 犬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效果 | 第37页 |
4.5 犬心力衰竭的综合防制措施 | 第37-39页 |
4.5.1 加强宠物主人对爱犬的饲养管理 | 第37-38页 |
4.5.2 提高临床兽医师的诊治水平 | 第38-39页 |
5 结论 | 第39-40页 |
6 创新点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6页 |
ABSTRACT | 第4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