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果树园艺论文--柑桔类论文--柠檬论文

腐植酸叶面肥对柠檬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36页
    1.1 柠檬概述第13页
    1.2 柠檬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第13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柠檬挥发油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其他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第20-22页
    1.3 柠檬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代谢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第22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柠檬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柠檬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因素第27-32页
    1.4 腐植酸肥料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腐植酸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腐植酸肥料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腐植酸肥料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34-36页
第二章 腐植酸叶面肥对不同采摘期的柠檬叶及果皮中挥发油影响的研究第36-7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6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施肥和采样方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柠檬叶和果皮挥发油的提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柠檬果皮和叶子挥发油GC-MS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抑菌活性的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数据分析第39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39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不同处理组柠檬叶挥发油的含量比较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不同处理组柠檬果皮挥发油的含量比较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不同处理组柠檬叶挥发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第41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不同处理组柠檬皮挥发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不同处理组柠檬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不同处理组柠檬果皮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三种细菌24h内的生长情况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不同处理组柠檬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比较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不同处理组柠檬果皮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比较第71-73页
第三章 腐植酸叶面肥对不同产期的柠檬果实品质的影响第73-8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73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验设计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施肥和采样方法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测试项目及方法第74页
    3.3 数据处理第74-75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单果质量的影响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果形指数的影响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可食率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出汁率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3.5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主要内在品质的影响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中总酸含量的影响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中总糖含量的影响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不同施肥处理对柠檬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第78-80页
第四章 腐植酸叶面肥对不同产期的柠檬果实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影响第80-8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80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柠檬果实各部位的样品前处理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标准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建立第81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81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方法学考察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处理组的柠檬果实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不同处理组的柠檬果实各部位的总酚含量第86-88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8-90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8-89页
    5.2 新颖性第89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104页
致谢第104-105页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群落组成对湿生扁蕾表型可塑性和生理应激性的影响
下一篇:滇山茶多倍化的转录组变异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