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

无权处分制度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引言第7-9页
第2章 无权处分行为第9-12页
    2.1 处分第9-10页
    2.2 无权处分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无权处分的含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无权处分的构成要件第10-12页
第3章 我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之争第12-23页
    3.1 无效说第12页
    3.2 效力待定说第12-15页
    3.3 有效说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合同有效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合同有效第16-17页
    3.4 我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新发展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该司法解释与《合同法》第51条之关联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无权处分合同有效的意义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《解释三》第三条暴露的问题第21-23页
第4章 我国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之冲突第23-29页
    4.1 善意取得制度第23-24页
    4.2 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冲突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合同效力态度不一致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法律效果不一致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保护的价值不一致第25-26页
    4.3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制度产生冲突的原因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两制度所基于的理论基础不同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两制度在法律体系中效力层次相同第27-29页
第5章 我国无权处分之物权变动模式的考量第29-36页
    5.1 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第29页
    5.2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之考量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标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考察各物权变动模式第30-36页
第6章 我国无权处分制度的完善第36-44页
    6.1 采纳物权行为理论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肯定物权行为之独立性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肯定物权行为之无因性第38-42页
    6.2 修改我国《合同法》第51条第42页
    6.3 无权处分制度各类问题之解决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《解释三》第三条暴露问题之解决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冲突之解决第43-44页
第7章 结论第44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自甘冒险独立性之否定研究
下一篇:SFV公约对我国渔业船舶检验影响及应对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