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13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1.3.1 社会养老 | 第15页 |
1.3.2 社区养老 | 第15-16页 |
1.3.3 养老资源 | 第16页 |
1.3.4 养老设施 | 第16-17页 |
1.3.5 养老服务 | 第17页 |
1.4 研究综述 | 第17-21页 |
1.4.1 社会养老模式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4.2 社区养老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4.3 社区资源配置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5 简要评述 | 第21-22页 |
1.6 理论基础 | 第22-24页 |
1.6.1 资源配置与均衡理论 | 第22页 |
1.6.2 新人本主义理念下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 | 第22-23页 |
1.6.3 公平与效率理论 | 第23-24页 |
1.7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24页 |
1.8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1.9 论文创新点 | 第25-27页 |
2 老年群体对社区养老资源的需求特征 | 第27-35页 |
2.1 老年人的特征变化 | 第27-30页 |
2.1.1 生理特征 | 第27页 |
2.1.2 心理特征 | 第27-28页 |
2.1.3 行为活动特征 | 第28-30页 |
2.2 养老模式的选择偏好 | 第30-31页 |
2.3 养老设施需求 | 第31-32页 |
2.4 养老服务需求 | 第32-34页 |
2.5 小结 | 第34-35页 |
3 国内外社区养老资源配置特征及借鉴 | 第35-42页 |
3.1 国外社区养老的研究现状 | 第35-38页 |
3.1.1 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 | 第35-36页 |
3.1.2 美国的退休社区 | 第36-37页 |
3.1.3 日本的社区养老模式 | 第37-38页 |
3.2 国内社区养老的实践与政策 | 第38-40页 |
3.2.1 上海社区养老模式 | 第38页 |
3.2.2 国内社区养老的相关政策 | 第38-40页 |
3.3 经验借鉴 | 第40-42页 |
4 西安市社会养老模式下社区养老资源配置现状 | 第42-48页 |
4.1 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| 第42-43页 |
4.2 西安市居家养老模式 | 第43-44页 |
4.2.1 未央模式 | 第43-44页 |
4.3 西安市机构养老模式 | 第44-46页 |
4.3.1 西安市机构养老现状 | 第44-45页 |
4.3.2 西安市机构养老问题 | 第45-46页 |
4.4 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整体现状 | 第46-48页 |
5 西安市社区养老资源配置特征—以雁塔区为例 | 第48-62页 |
5.1 研究对象 | 第48页 |
5.2 问卷信度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3 问卷调查概况 | 第49-51页 |
5.4 社区养老设施配置的差异特征 | 第51-57页 |
5.4.1 养老设施质量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4.2 可达时距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4.3 使用频度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4.4 满意度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5 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特征 | 第57-58页 |
5.6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58-62页 |
5.6.1 模型选取 | 第58页 |
5.6.2 养老服务需求回归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6.3 养老资源配置回归分析 | 第60-62页 |
6 西安市社区养老资源配置优化路径 | 第62-72页 |
6.1 存在问题 | 第62-63页 |
6.2 配置原则 | 第63-64页 |
6.3 社区养老资源配置体系构建 | 第64-68页 |
6.3.1 养老设施等级划分 | 第64页 |
6.3.2 功能配置 | 第64-65页 |
6.3.3 配套项目 | 第65页 |
6.3.4 配置内容 | 第65-66页 |
6.3.5 配建规模 | 第66页 |
6.3.6 服务人群 | 第66-67页 |
6.3.7 服务半径 | 第67页 |
6.3.8 配置方式 | 第67-68页 |
6.4 建议措施 | 第68-72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7.1 结论 | 第72页 |
7.2 不足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附录 | 第77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