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| 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 非点源污染概述 | 第12-13页 |
| 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3-17页 |
| 1.3.1 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3-15页 |
| 1.3.2 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5-17页 |
| 1.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6页 |
| 2.1 地理位置 | 第20页 |
| 2.2 地形地貌 | 第20页 |
| 2.3 气象条件 | 第20-22页 |
| 2.4 地表水环境概况 | 第22-24页 |
| 2.5 社会经济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数据库的构建 | 第26-37页 |
| 3.1 SWAT模型概述 | 第26-30页 |
| 3.1.1 SWAT模型简介 | 第26页 |
| 3.1.2 SWAT模型原理 | 第26-27页 |
| 3.1.3 SWAT模型结构 | 第27-30页 |
| 3.2 研究区数据库的构建 | 第30-37页 |
| 3.2.1 空间数据库 | 第30-35页 |
| 3.2.2 属性数据库 | 第35-37页 |
| 第四章 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| 第37-49页 |
| 4.1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SWAT模拟模型的建立 | 第37-44页 |
| 4.1.1 子流域及水文响应单元划分 | 第37-38页 |
| 4.1.2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4.1.3 参数的率定和模型的验证 | 第40-44页 |
| 4.2 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的应用 | 第44-49页 |
| 4.2.1 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非点源污染入河负荷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| 4.2.2 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45-49页 |
| 第五章 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| 第49-64页 |
| 5.1 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体系 | 第49页 |
| 5.2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| 第49-64页 |
| 5.2.1 因子确定 | 第49-59页 |
| 5.2.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9-61页 |
| 5.2.3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结果 | 第61-64页 |
| 第六章 预报不同治理措施对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 | 第64-69页 |
| 6.1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防治分区 | 第64-66页 |
| 6.1.1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防治分区依据 | 第64-65页 |
| 6.1.2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防治分区结果 | 第65-66页 |
| 6.2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及其减负响应效果 | 第66-69页 |
| 6.2.1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 | 第66页 |
| 6.2.2 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的减负响应效果 | 第66-69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9-71页 |
| 7.1 结论 | 第69-70页 |
| 7.2 建议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80页 |
|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| 第80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