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育研究--以大连市四所高校的调查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(三)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思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(四)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创新之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不足之处第17-18页
一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及社会责任形成阶段第18-22页
    (一)内涵阐释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责任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(二)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形成阶段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社会责任的认知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社会责任的情感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社会责任的行为第21-22页
二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特点第22-24页
    (一)培育过程的阶段性第22页
    (二)培育方式的灵活性第22-23页
    (三)培育力量的整合性第23-24页
三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第24-44页
    (一)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调查研究的准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调查问卷法的实施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访谈调查法的实施第28-29页
    (二)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第2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五个维度基本描述统计分析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三个阶段基本描述统计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性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(三)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家庭教育因素的剖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自我认知因素的分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高校教育因素的解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社会环境因素的认识第43-44页
四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理路第44-52页
    (一)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知识教育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加强社会责任知识的灌输教育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进行分层次的社会责任知识的认同教育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注重大学生社会责任知识的情感教育第45-46页
    (二)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运用榜样教育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尝试角色体验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坚持实践活动法第47页
    (三)形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合力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挖掘高校各方面教育资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营造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第50-52页
结语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附录一第57-58页
附录二第58-62页
附录三第62-6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澳大利亚志愿者教师培养策略研究--基于“为澳大利亚而教”项目的分析
下一篇: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