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1.2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1.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3.1 论文的框架 | 第12-13页 |
1.3.2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文献 | 第14-16页 |
1.4.1 国内研究文献 | 第14-15页 |
1.4.2 国外研究文献 | 第15-16页 |
1.4.3 文献评述 | 第16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8页 |
2 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其规制理论分析 | 第18-26页 |
2.1 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| 第18-20页 |
2.1.1 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1.2 药品价格形成的运作模式 | 第19页 |
2.1.3 药价的定价模式 | 第19-20页 |
2.2 药品价格规制的理论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2.1 市场失灵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3 规制俘虏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药品价格规制的必要性 | 第23-26页 |
2.3.1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决定 | 第23-24页 |
2.3.2 基于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要求 | 第24页 |
2.3.3 药品价格改革的实践证明 | 第24-26页 |
3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 | 第26-35页 |
3.1 第一阶段:计划经济时期(1949-1978年) | 第26-27页 |
3.1.1 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药品价格规制政策 | 第26页 |
3.1.2 价格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 第二阶段:逐步放松监管时期(1979-1995年) | 第27-29页 |
3.2.1 逐步放松监管时期的政府药品价格规制政策 | 第27-28页 |
3.2.2 价格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 第三阶段:整改时期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(1996-2007年) | 第29-32页 |
3.3.1 整改时期药品价格规制政策 | 第29-30页 |
3.3.2 价格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4 从新医改到现在药品价格规制政策(2008年至今) | 第32-35页 |
3.4.1 从新医改到现在的药品价格规制政策 | 第32页 |
3.4.2 价格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| 第32-35页 |
4 我国政府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实施效果的测度 | 第35-46页 |
4.1 模型中指标的选取及药品价格规制次数统计 | 第35-36页 |
4.1.1 模型的介绍及指标的选取 | 第35-36页 |
4.1.2 药品价格规制统计 | 第36页 |
4.2 ARIMA模型的构建 | 第36-38页 |
4.3 建模过程 | 第38-42页 |
4.3.1 平稳性检验 | 第39-40页 |
4.3.2 差分平稳化 | 第40-42页 |
4.3.3 模型定阶与参数估计 | 第42页 |
4.3.4 模型的检验 | 第42页 |
4.4 全部模型及检验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4.1 对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影响 | 第44页 |
4.4.2 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| 第44页 |
4.5 对药品价格管制政策效果的评价 | 第44-46页 |
4.5.1 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对药品相关的价格指数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5.2 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对药品相关的价格指数的影响在城乡的差异 | 第45页 |
4.5.3 不同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对药品相关的价格指数的影响比较 | 第45-46页 |
5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46-49页 |
5.1 结论 | 第46页 |
5.2 药品政策实效的原因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3 政策建议 | 第47-49页 |
5.3.1 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 | 第47页 |
5.3.2 完善我国药品价格规制体制建设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论文数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