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1.1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5-19页 |
第二章 中国山水画写生的经纬概述 | 第19-29页 |
2.1 中国山水画写生语义的纵向衍进 | 第20-24页 |
2.1.1 “写生”在中国的语义衍化 | 第20-21页 |
2.1.2 “山水画写生”的历史沿革 | 第21-24页 |
2.2 中国山水画写生取向的横向分析 | 第24-29页 |
2.2.1 质有:对客体的思考 | 第24-26页 |
2.2.2 趣灵:对主体的思考 | 第26-27页 |
2.2.3 类化:对本体的思考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中国山水画写生在其他维度的考察 | 第29-37页 |
3.1 现代语境的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2 西法写生的探悉 | 第32-34页 |
3.3 临摹的价值判断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当代山水画写生的现状与局限 | 第37-50页 |
4.1 当代山水画写生的现状分析 | 第38-44页 |
4.1.1 客体: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造就山水新样态 | 第38-40页 |
4.1.2 主体:当代山水画家在身份和思想的转换 | 第40-42页 |
4.1.3 本体:山水画在当代语境下的功能性转变 | 第42-44页 |
4.2 当代山水画写生的局限之处 | 第44-50页 |
4.2.1 “笔墨当随时代”的流弊 | 第44-45页 |
4.2.2 “长期素描训练”的桎梏 | 第45-47页 |
4.2.3 “过度强调写生”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第五章 当代山水画写生的延展性思考 | 第50-58页 |
5.1 当代语境造就山水画写生的时代特点 | 第50-54页 |
5.1.1 进入人文景观新时代-“美丽乡村”的践行 | 第50-52页 |
5.1.2 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-“美丽中国”的提出 | 第52-54页 |
5.2 当代山水画写生应有的思考 | 第54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