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坨子地区扶余油层储层地质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6-9页 |
前言 | 第9-12页 |
0.1 论文的来源、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9-10页 |
0.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| 第10页 |
0.4 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量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2-16页 |
1.1 研究区地质概况 | 第12-14页 |
1.2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4-16页 |
1.2.1 区域构造特征 | 第14页 |
1.2.2 区域地层层序 | 第14-15页 |
1.2.3 储层特征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层组划分与对比 | 第16-20页 |
2.1 划分对比的方法及原则 | 第16页 |
2.2 对比曲线的选择 | 第16-17页 |
2.3 层组划分对比 | 第17-20页 |
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| 第20-35页 |
3.1 基本沉积条件 | 第20-22页 |
3.1.1 区域沉积背景 | 第20页 |
3.1.2 沉积物源分析 | 第20-22页 |
3.2 沉积相标志 | 第22-27页 |
3.2.1 岩石学特征 | 第22页 |
3.2.2 自生矿物特征 | 第22-23页 |
3.2.3 泥岩颜色 | 第23-24页 |
3.2.4 粒度分布特征 | 第24-26页 |
3.2.5 沉积构造 | 第26-27页 |
3.3 单井相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4 测井相分析 | 第29页 |
3.5 沉积微相划分 | 第29-31页 |
3.6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 | 第31-33页 |
3.7 沉积相模式分析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| 第35-48页 |
4.1 储层物性特征 | 第35-42页 |
4.1.1 宏观因素—沉积环境 | 第36-38页 |
4.1.2 微观因素 | 第38-42页 |
4.2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| 第42-48页 |
4.2.1 储层的孔喉类型 | 第42-43页 |
4.2.2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参数 | 第43-44页 |
4.2.3 储层微观结构分类及特征 | 第44-48页 |
第五章 有利区储层预测 | 第48-55页 |
5.1 储层类型纵向特征 | 第50-51页 |
5.2 储层类型平面展布特征 | 第51页 |
5.3 有利区储层预测 | 第51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62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