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土壤团聚体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1.2.2 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2.3 土壤退化对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2.4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| 第14页 |
1.2.5 施加外源碳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3.2 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8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7-19页 |
2.1.1 地质与地貌 | 第17-18页 |
2.1.2 气候与水文 | 第18页 |
2.1.3 植被与土壤 | 第18-19页 |
2.2 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20-28页 |
2.3.1 样地选择与实验设计 | 第20-25页 |
2.3.2 样品测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3.3 计算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3.4 统计分析 | 第27-28页 |
3 草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| 第28-45页 |
3.1 草地退化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2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| 第29-32页 |
3.2.1 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布特征 | 第29-31页 |
3.2.2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 | 第31-32页 |
3.3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 | 第32-37页 |
3.3.1 土壤大团聚体(R0.25)变化 | 第32-34页 |
3.3.2 土壤团聚体破坏率(PAD)变化 | 第34-35页 |
3.3.3 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4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| 第37-40页 |
3.4.1 土壤总有机碳分布特征 | 第37-38页 |
3.4.2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| 第38-40页 |
3.5 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的关系 | 第40-42页 |
3.5.1 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5.2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回归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6 讨论 | 第42-43页 |
3.6.1 草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6.2 草地退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| 第43页 |
3.7 小结 | 第43-45页 |
4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| 第45-60页 |
4.1 植被恢复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2 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| 第46-48页 |
4.2.1 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布特征 | 第46-47页 |
4.2.2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 | 第47-48页 |
4.3 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 | 第48-53页 |
4.3.1 土壤大团聚体(R0.25)变化 | 第48-50页 |
4.3.2 土壤团聚体破坏率(PAD)变化 | 第50-51页 |
4.3.3 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变化 | 第51-53页 |
4.4 不同恢复年限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| 第53-56页 |
4.4.1 土壤总有机碳分布特征 | 第53-54页 |
4.4.2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| 第54-55页 |
4.4.3 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 | 第55-56页 |
4.5 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6 讨论 | 第57-58页 |
4.6.1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6.2 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| 第58页 |
4.7 小结 | 第58-60页 |
5 施加外源碳对沙化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| 第60-77页 |
5.1 外源碳作用下土壤容重的变化 | 第60-62页 |
5.2 外源碳作用下土壤pH的变化 | 第62-63页 |
5.3 施加外源碳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| 第63-69页 |
5.3.1 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变化 | 第63-66页 |
5.3.2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 | 第66-69页 |
5.4 施加外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| 第69-74页 |
5.4.1 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 | 第69-70页 |
5.4.2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 | 第70-74页 |
5.5 讨论 | 第74-75页 |
5.5.1 施加外源碳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| 第74页 |
5.5.2 施加外源碳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5.6 小结 | 第75-77页 |
6 川西北高寒草地土壤演替特征与修复模式思考 | 第77-81页 |
6.1 草地土壤演替特征 | 第77-78页 |
6.2 草地退化演替的影响因素 | 第78-79页 |
6.2.1 人为因素 | 第78-79页 |
6.2.2 自然因素 | 第79页 |
6.3 沙化土壤修复模式思考 | 第79-81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81-84页 |
7.1 结论 | 第81-82页 |
7.2 展望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92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