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--各种类型园林论文

供需视角下的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研究

致谢第4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社会转型背景下湿地公园的复杂性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湿地公园空间规划存在供需背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适应性管理研究方法的引入第15-16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理论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方法意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实践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文献检索与实地调查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实证研究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框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内容第21-22页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2-40页
    2.1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进展第22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国内外湿地、湿地公园的形成及发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供给视角下以规划建设为导向的湿地公园研究进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需求视角下以游憩行为为导向的湿地公园研究进展第28-30页
    2.2 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适应性管理理论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适应性管理的应用现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适应性管理研究的新趋势——适应性规划第34-35页
    2.3 生态系统服务制图研究进展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生态系统服务制图研究内容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生态系统服务的模拟模型第37-39页
    2.4 研究评述与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 供需互动下的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研究第40-56页
    3.1 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研究视角与载体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供需互动双视角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社会价值载体第41-43页
    3.2 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运行机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的三个核心要素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的周期运转流程第45-46页
    3.3 供需互动下的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模型建构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适应性规划模型运行步骤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供需互动下的四种情景模式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需求视角的社会价值评估体系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供给视角的空间可达性评估体系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供需互动下的空间分异模式识别与规划策略第54-5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四章 供需视角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实证研究第56-73页
    4.1 研究区概况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及研究范围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西溪湿地空间建设发展阶段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西溪湿地面临的挑战第58-59页
    4.2 研究数据来源与空间制图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研究数据来源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空间制图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4.3 需求视角下的社会价值评估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社会价值评估的调查统计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社会价值评估的空间制图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社会价值评估的总体特征识别第64-65页
    4.4 供给视角下的空间可达性评估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游憩设施点空间可达性分析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游憩路网空间可达性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游憩空间可达性综合测度的总体特征识别第69-70页
    4.5 供需互动下的适应性规划设计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供需互动下的空间分异模式识别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供需互动下的适应性规划设计对策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以“适应性”为目标的湿地公园阶段性演进第72-73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3-75页
    5.1 主要研究结论第73-74页
    5.2 主要创新点第74页
    5.3 不足与展望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1页
附录1第81-84页
附录2第84-87页
作者简介第87页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佛堂镇道路交通系统优化规划研究
下一篇:城市性视角下广州旧城街区功能密度与多样性的计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