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医患话语博弈研究--以湘潭“产妇之死”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8-15页
    第一节 选题的理由与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0-13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特色第13-15页
第一章 医患关系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议题第15-25页
    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概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医患关系的概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医患关系的纵向比较第16-17页
    第二节 医患冲突事件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医患冲突事件频发,医患矛盾凸显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医患冲突事件触及人的安全底限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医患冲突的社会成因第19-21页
    第三节 湘潭“产妇之死”的事件回溯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个案选择依据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产妇之死”的事件演变第22-25页
第二章 “产妇之死”事件中的医方话语第25-33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产妇之死”中的医方话语呈现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“医生逃跑”的辩驳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接受媒体采访,回应“产妇之死”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医方的专业垄断与媒介话语弱势的悖反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医疗行业的意见领袖在“产妇之死”事件中的话语呈现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网络大V在“产妇之死”中的话语呈现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专家型中V在“产妇之死”事件中的辟谣功能第29-30页
    第三节 医疗团体对“产妇之死”的话语争夺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国医师协会对“产妇之死”报道失范的批驳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产妇之死”的舆论余波:中国医师协会向中国记者协会投诉第31-33页
第三章 “产妇之死”事件中的患方话语第33-42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产妇之死”中的患方话语立场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质疑医方延误抢救产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质疑医方在抢救失败后“集体失踪”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索要天价赔偿,官方死亡报告发布后的话语沉默第34-35页
    第二节 新媒体赋予患方争夺话语的权利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媒体有助于舆情纠偏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产妇家属开通微博,话语权属疑云丛生第36-38页
    第三节 对患方滥用话语的反思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患方争夺话语权的内在逻辑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患方话语表达时宜影响话语效果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新闻媒介是患方话语表达的双刃剑第40-42页
第四章 对“产妇之死”事件中话语博弈的分析第42-52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产妇之死”的舆情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产妇之死”的舆论场域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产妇之死”的舆论走势第44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公众话语权的博弈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众话语表达的社会心理特征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网络时代社会舆论场中的话语博弈特色第47-49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产妇之死”的新闻话语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医疗新闻报道从政治话语转向新闻话语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产妇之死”的新闻话语建构第49-52页
第五章 和谐医患话语格局的建构第52-60页
    第一节 患方应理性使用话语权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性表达个体的诉求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试着站在医生的立场换位思考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着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警惕网络话语暴力挟持科学精神第53-54页
    第二节 医方应着力提高话语权及表达艺术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克服刻板成见,加强医媒互动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利用新媒体平台,增进医患沟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转变话语形态,掌握传播技巧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强化危急意识,重视舆情管理第56页
    第三节 媒体应架起建设性的沟通桥梁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遵循健康传播理念,恪守新闻真实性底线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把握“适度”原则,平衡医患各方观点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疏通社会情绪,缓和医患矛盾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用专业主义驱散非理性,建立专业化的报道队伍第58-60页
结束语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5页
附录第65-68页
致谢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性别分析的电视亲子节目研究--以《爸爸去哪儿》为个案
下一篇:三网融合下宁波华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