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前言 | 第9-25页 |
1.1 蚬壳花椒研究概述 | 第9-10页 |
1.2 种子休眠研究现状 | 第10-18页 |
1.2.1 种子休眠概述 | 第10页 |
1.2.2 种子休眠的类型及原因 | 第10-12页 |
1.2.3 植物种子休眠机理研究概述 | 第12-15页 |
1.2.4 植物种子休眠机理研究方法概述 | 第15-18页 |
1.3 植物种子解休眠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3.1 种皮休眠的解除 | 第18-19页 |
1.3.2 胚休眠的解除 | 第19-20页 |
1.4 种子中生理生化指标与解休眠的相关性 | 第20-22页 |
1.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| 第22-25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1页 |
2.1 研究材料 | 第25页 |
2.1.1 试验材料 | 第25页 |
2.1.2 仪器 | 第25页 |
2.1.3 试剂 | 第25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5-31页 |
2.2.1 蚬壳花椒种子休眠的初步研究 | 第25-26页 |
2.2.2 蚬壳花椒种子人工萌发条件研究 | 第26-28页 |
2.2.3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| 第28-31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7页 |
3.1 蚬壳花椒种子休眠的初步研究 | 第31-34页 |
3.1.1 蚬壳花椒种子的形态观察 | 第31-32页 |
3.1.2 蚬壳花椒种子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3.2 不同温度沙层积对蚬壳花椒种子的解休眠作用 | 第34-39页 |
3.2.1 沙层积过程中种子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| 第34-37页 |
3.2.2 沙层积过程中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| 第37-39页 |
3.3 沙层积过程中种子种胚的形态观察 | 第39-42页 |
3.4 蚬壳花椒种子人工萌发条件研究 | 第42-47页 |
3.4.1 不破壳种子萌发条件研究 | 第42-43页 |
3.4.2 不破壳种子萌发基质研究 | 第43-44页 |
3.4.3 机械破壳种子萌发条件研究 | 第44-47页 |
4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4.1 主要结论 | 第47页 |
4.2 创新点 | 第47-48页 |
4.3 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9页 |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和科研情况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