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牡丹花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 牡丹皮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简介 | 第13-25页 |
2.1 红外光谱的发展史 | 第13-14页 |
2.2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知识 | 第14-18页 |
2.2.1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| 第14-17页 |
2.2.2 红外吸收光谱的概述 | 第17-18页 |
2.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| 第18-21页 |
2.3.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简介 | 第18-20页 |
2.3.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主要组成 | 第20-21页 |
2.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4.1 基线校正 | 第21-22页 |
2.4.2 光谱平滑 | 第22页 |
2.4.3 光谱归一化 | 第22页 |
2.4.4 光谱差减 | 第22页 |
2.4.5 导数光谱 | 第22-23页 |
2.4.6 傅里叶自解卷积 | 第23页 |
2.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2.5.1 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的应用 | 第23页 |
2.5.2 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2.5.3 在化学、化工方面的应用 | 第24页 |
2.5.4 在植物分类方面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本文所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的介绍 | 第25-36页 |
3.1 主成分分析(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) | 第26-29页 |
3.1.1 二维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1.2 多维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1.3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 | 第28-29页 |
3.2 相关分析(Correlation Analysis) | 第29-30页 |
3.3 聚类分析(Cluster Anylysis) | 第30-31页 |
3.4 二维相关红外分析技术 | 第31-36页 |
3.4.1 二维相关光谱的发展 | 第32页 |
3.4.2 二维相关谱学的试验方法 | 第32-34页 |
3.4.3 二维相关谱的应用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不同品种牡丹花的FTIR鉴别研究 | 第36-42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36-37页 |
4.1.1 实验仪器 | 第36页 |
4.1.2 样品采集及制备 | 第36-37页 |
4.1.3 光谱预处理及数据分析 | 第37页 |
4.2 牡丹花花瓣的红外光谱特征 | 第37-39页 |
4.3 花瓣光谱结合统计分析对牡丹花的品种鉴别 | 第39-41页 |
4.3.1 主成分分析(PCA) | 第39-40页 |
4.3.2 相关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5章 不同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FTIR分析 | 第42-49页 |
5.1 实验部分 | 第42-44页 |
5.1.1 仪器设备 | 第42页 |
5.1.2 实验材料 | 第42-43页 |
5.1.3 光谱预处理及数据分析 | 第43-44页 |
5.2 牡丹花花瓣的红外光谱特征 | 第44-47页 |
5.3 花瓣光谱结合聚类分析对牡丹花亲缘关系的研究 | 第47-4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6章 中药丹皮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鉴别研究 | 第49-57页 |
6.1 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6.1.1 实验仪器 | 第49页 |
6.1.2 样品采集及制备 | 第49页 |
6.1.3 光谱预处理及数据分析 | 第49-50页 |
6.2 样品的红外光谱特征 | 第50-52页 |
6.3 正品、次品及伪品丹皮变温过程的二维红外相关分析 | 第52-55页 |
6.3.1 正品、次品及伪品丹皮 1730~1380cm-1波数范围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分析 | 第52-54页 |
6.3.2 正品、次品及伪品丹皮 1000~500cm-1波数范围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分析 | 第54-5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7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57-59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57-58页 |
7.2 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