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2 生物质的利用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 乳酸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| 第19-22页 |
1.3.1 乳酸的理化性质 | 第20页 |
1.3.2 乳酸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1.4 乳酸的制备 | 第22-26页 |
1.4.1 发酵法 | 第22页 |
1.4.2 化学合成法 | 第22-23页 |
1.4.3 催化转化法 | 第23-26页 |
1.4.3.1 固体碱催化糖类制备乳酸 | 第24-25页 |
1.4.3.2 金属及金属盐催化糖类制备乳酸 | 第25-26页 |
1.5 聚合离子液体的应用及研究 | 第26-27页 |
1.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8-46页 |
2.1 实验仪器和药品 | 第28-30页 |
2.1.1 实验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1.2 实验药品 | 第29-30页 |
2.2 聚合离子液体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2.3 聚合离子液体的分析方法 | 第31-39页 |
2.3.1 聚合离子液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1-35页 |
2.3.2 聚合离子液体的核磁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3.3 聚合离子液体的热重分析 | 第37-39页 |
2.4 乳酸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39-44页 |
2.4.1 乳酸的制备方法 | 第39-40页 |
2.4.2 乳酸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40-41页 |
2.4.3 糖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41-4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聚合离子液体催化果糖制备乳酸 | 第46-54页 |
3.1 催化剂和固体碱的优化选择 | 第46-47页 |
3.2 不同温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3 [IMEP]Cl、NaOH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3.4 不同底物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50页 |
3.5 不同的气体氛围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6 [IMEP]Cl的循环利用 | 第51-52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聚合离子液体催化葡萄糖制备-乳酸 | 第54-62页 |
4.1 催化剂和固体碱的优化选择 | 第54-55页 |
4.2 单因素实验 | 第55-59页 |
4.2.1 不同温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2.2 不同NaOH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2.3 不同[IMEP]Cl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2.4 不同底物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3 正交实验 | 第59-6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聚合离子液体催化二糖制备乳酸 | 第62-74页 |
5.1 聚合离子液体催化转化麦芽糖制备乳酸 | 第62-67页 |
5.1.1 催化剂和固体碱的优化选择 | 第62-64页 |
5.1.2 不同温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5.1.3 不同[IMEP]Cl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5.1.4 不同底物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5.2 聚合离子液体催化转化蔗糖制备乳酸 | 第67-72页 |
5.2.1 催化剂和固体碱的优化选择 | 第67-69页 |
5.2.2 不同温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5.2.3 不同[IMEP]Cl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5.2.4 不同底物浓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六章 聚合离子液体催化转化糖类制备乳酸的机理探索 | 第74-80页 |
6.1 果糖制备乳酸的反应路径 | 第74-76页 |
6.2 聚合离子液体对果糖的催化作用 | 第76-78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致谢 | 第88-90页 |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0-92页 |
作者与导师简介 | 第92-94页 |
附件 | 第94-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