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逆境下高藻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释放规律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蓝藻大量繁殖及危害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逆境环境对藻细胞的影响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消毒副产物(DBPs)第13页
    1.2 正常生长及逆境胁迫条件下藻及藻类有机物对水质危害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藻类繁殖导致水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藻类繁殖导致水环境PH变化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藻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藻毒素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藻细胞正常生长及逆境胁迫下代谢产物是N-DBPs主要前体物第15页
    1.3 正常生长及逆境胁迫条件下藻及藻类有机物特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藻细胞特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正常生长及逆境胁迫条件下藻类有机物特性第15-16页
    1.4 藻类有机物特性分析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紫外光谱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有机氮、有机碳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荧光光谱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氯消毒/消毒副产物研究现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种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毒理分析第20-22页
    1.6 藻类产生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1.7 本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3-25页
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5-37页
    2.1 实验目的与技术路线第25-26页
    2.2 试验试剂、设备与材料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、设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藻类有机物准备第28页
    2.3 蓝藻细胞培养及观察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蓝藻培养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藻细胞计数第29-30页
    2.4 有机物的分析和表征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实验室指标测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有机碳(TOC)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有机氮(DON)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UV254、OD680、SUVA测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三维荧光光谱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藻类有机物(IOM/EOM)分离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分子量分级第32-33页
    2.5 消毒剂/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含氮消毒副产物测定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余氯测定第36-37页
3 藻细胞与藻类有机物(AOM)特性表征第37-51页
    3.1 藻细胞的表征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藻细胞的生长曲线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藻细胞形态第39-40页
    3.2 藻类有机物(AOM)的特性第40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荧光光谱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生长周期中氮的转化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生长周期内AOM分子量分布第46-49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9-51页
4 自然逆境胁迫下藻类有机物特性表征第51-73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与内容第51页
    4.2 实验总体结果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自然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浓度、OD680、UV254 变化趋势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自然逆境胁迫下EOM中N浓度变化趋势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自然逆境胁迫下TOC、C/N变化趋势第55-56页
    4.3 低温逆境胁迫下有机物特性表征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低温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浓度、OD680、UV254 变化规律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低温逆境胁迫下EOM中N形态变化规律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低温逆境胁迫下EOM中TOC、C/N、SUVA变化规律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低温逆境胁迫下EOM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第59-61页
    4.4 高温逆境胁迫下有机物特性表征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高温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浓度、OD680、UV254 变化规律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高温逆境胁迫下EOM中N形态变化规律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高温逆境胁迫下EOM中TOC、C/N、SUVA变化规律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高温逆境胁迫下EOM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第64-66页
    4.5 缺氧逆境胁迫下有机物特性表征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缺氧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浓度、OD680、UV254 变化规律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缺氧逆境胁迫下EOM中N形态变化规律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缺氧逆境胁迫下EOM中TOC、C/N、SUVA变化规律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缺氧逆境胁迫下EOM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第70-71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5 人为逆境胁迫下藻类有机物特性表征第73-93页
    5.1 实验材料与内容第73页
    5.2 实验总体结果分析第73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人为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浓度、OD680、UV254 变化趋势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人为逆境胁迫下EOM中N形态浓度变化趋势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人为逆境胁迫条件下TOC、C/N变化趋势第76-78页
    5.3 紫外照射逆境胁迫下有机物特性表征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紫外照射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浓度、OD680、UV254 变化规律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紫外照射逆境胁迫下EOM中N形态变化规律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紫外照射逆境胁迫下EOM中TOC、C/N、SUVA变化规律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紫外照射逆境胁迫下EOM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第81-82页
    5.4 遮光逆境胁迫下有机物特性表征第82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遮光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浓度、OD680、UV254 变化规律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遮光逆境胁迫下EOM中N形态变化规律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遮光逆境胁迫下EOM中TOC、C/N、SUVA变化规律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遮光逆境胁迫下EOM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第85-87页
    5.5 强力搅拌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有机物特性表征第87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强力搅拌逆境胁迫下藻细胞浓度、OD680、UV254 变化规律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强力搅拌逆境胁迫下EOM中N形态变化规律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强力搅拌逆境胁迫下EOM中TOC、C/N、SUVA变化规律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强力搅拌逆境胁迫下EOM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第90-91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91-93页
6 逆境条件下藻类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生成潜势分析第93-107页
    6.1 氯化消毒过程中EOM特性变化第94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EOM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三维荧光特性变化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EOM在氯化消毒过程中UV254 特性变化第96-98页
    6.2 正常及逆境胁迫下EOM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N-DBPs第98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藻细胞EOM的氯化消毒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含氮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第99-104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104-107页
7 结论第107-111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07-108页
    7.2 创新点第108-111页
致谢第111-113页
参考文献第113-119页
附录第119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9页
    B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19页
    C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科研项目第119页

论文共11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--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和长寿区为例
下一篇:SBBR污水处理系统氧化亚氮排放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