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4页 |
目录 | 第15-17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29页 |
1.1 重金属的毒害 | 第17-18页 |
1.2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| 第18-22页 |
1.2.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 | 第18-19页 |
1.2.2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| 第19-22页 |
1.3 重金属转运与耐性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7页 |
1.3.1 螯合机制 | 第24-25页 |
1.3.2 氧化胁迫诱导机制 | 第25-26页 |
1.3.3 跨膜ATPase等转运机制 | 第26-27页 |
1.3.4 其它机制 | 第27页 |
1.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27-29页 |
第2章 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的品种和环境效应 | 第29-41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页 |
2.1.1 样品采集 | 第30页 |
2.1.2 籽粒重金属含量测定 | 第30页 |
2.1.3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30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7页 |
2.2.1 土壤pH值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| 第30-33页 |
2.2.2 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的品种及地区间差异 | 第33-37页 |
2.2.3 土壤pH值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对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| 第37页 |
2.3 讨论 | 第37-41页 |
第3章 镉、铬、铅和铜复合污染对籽粒及不同生育期茎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9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2页 |
3.1.1 试验土壤准备 | 第41-42页 |
3.1.2 植物材料和取样分析 | 第42页 |
3.2 结果和讨论 | 第42-49页 |
3.2.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| 第42-43页 |
3.2.2 不同器官镉、铬和铜含量 | 第43-48页 |
3.2.3 籽粒镉、铬含量与不同生育期茎和叶镉、铬含量的相关性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水稻根系蛋白表达谱对镉毒害响应的品种间差异及外源硅的影响 | 第49-65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1页 |
4.1.1 供试材料与试验处理 | 第49页 |
4.1.2 蛋白质提取 | 第49-50页 |
4.1.3 SDS-PAGE电泳检测 | 第50页 |
4.1.4 蛋白质的酶解 | 第50页 |
4.1.5 多肽的TMT标记 | 第50页 |
4.1.6 TMT标记多肽的反相色谱分离 | 第50页 |
4.1.7 基于QE的液质联用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1.8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51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61页 |
4.2.1 不同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2.2 不同处理对水稻根蛋白表达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2.3 镉耐性相关蛋白 | 第53-55页 |
4.2.4 籽粒镉低积累相关蛋白 | 第55页 |
4.2.5 硅缓解镉毒害相关蛋白 | 第55-61页 |
4.3 讨论 | 第61-65页 |
第5章 谷胱甘肽、硒和锌不同组合处理对水稻镉、铬复合毒害的缓解效应 | 第65-77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6-67页 |
5.1.1 供试材料与试验处理 | 第66-67页 |
5.1.2 SPAD、株高、根长、鲜重、干重及重金属含量测定 | 第67页 |
5.1.3 H~+-ATPase、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测定 | 第67页 |
5.1.4 统计分析 | 第67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67-73页 |
5.2.1 GSH、硒和锌对复合重金属(HM)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5.2.2 GSH、硒和锌对HM胁迫下水稻镉和铬含量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5.2.3 GSH、硒和锌对HM胁迫下MDA积累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5.2.4 GSH、硒和锌对HM胁迫下H~+-ATPase活性的影响 | 第70页 |
5.2.5 GSH、硒和锌对HM胁迫下水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70-73页 |
5.2.6 GSH、硒和锌对HM胁迫下水稻微量元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| 第73页 |
5.3 讨论 | 第73-77页 |
第6章 不同氮肥类型、GSH、硅、硒和锌处理对水稻籽粒重金属的影响 | 第77-87页 |
6.1 材料与方法 | 第78-79页 |
6.2 结果与分析 | 第79-83页 |
6.2.1 AR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| 第79页 |
6.2.2 AR处理对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| 第79-83页 |
6.3 讨论 | 第83-87页 |
第7章 不同氮肥类型、GSH、硅、硒和锌处理对水稻籽粒蛋白表达谱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| 第87-109页 |
7.1 材料与方法 | 第88-92页 |
7.1.1 水稻材料与试验设计 | 第88页 |
7.1.2 籽粒氨基酸含量测定 | 第88页 |
7.1.3 稻米品质测定 | 第88页 |
7.1.4 蛋白提取与纯化 | 第88-89页 |
7.1.5 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| 第89-90页 |
7.1.6 质谱分析 | 第90-92页 |
7.2 结果与分析 | 第92-104页 |
7.2.1 AR处理对水稻籽粒氨基酸含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 | 第92-94页 |
7.2.2 AR处理对水稻籽粒蛋白组分的影响及蛋白质鉴定 | 第94-104页 |
7.3 讨论 | 第104-109页 |
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一、全文总结 | 第109页 |
二、研宄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31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31-133页 |
表目录 | 第133-134页 |
图目录 | 第134-13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35-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