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1-12页 |
目录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36页 |
1.1 我国水资源概况 | 第15页 |
1.2 絮凝剂的分类 | 第15-22页 |
1.2.1 无机絮凝剂 | 第15-16页 |
1.2.2 有机絮凝剂 | 第16-17页 |
1.2.3 微生物絮凝剂 | 第17-22页 |
1.3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培养因素 | 第22-25页 |
1.3.1 碳源 | 第23页 |
1.3.2 氮源 | 第23页 |
1.3.3 无机盐 | 第23-24页 |
1.3.4 培养温度 | 第24页 |
1.3.5 pH 值 | 第24-25页 |
1.3.6 接种量 | 第25页 |
1.4 微生物絮凝剂分离与纯化 | 第25-30页 |
1.4.1 常用分离方法概述 | 第25-27页 |
1.4.2 新型双水相萃取 | 第27-28页 |
1.4.3 多糖型絮凝剂纯化 | 第28-30页 |
1.5 微生物絮凝剂理化特性 | 第30-32页 |
1.5.1. 微生物絮凝剂化学组成 | 第30页 |
1.5.2. 微生物絮凝剂化学结构 | 第30-32页 |
1.6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 | 第32-34页 |
1.6.1 微生物絮凝剂初始浓度对絮凝特性影响 | 第32-33页 |
1.6.2. pH 值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影响 | 第33页 |
1.6.3. 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影响 | 第33-34页 |
1.7 研究背景、内容和目标 | 第34-36页 |
1.7.1. 研究背景 | 第34-35页 |
1.7.2. 研究内容和目标 | 第35-36页 |
第二章 多糖型絮凝剂发酵工艺参数优化 | 第36-67页 |
2.1 引言 | 第36-37页 |
2.2 材料与仪器 | 第37-38页 |
2.2.1 菌株 | 第37页 |
2.2.2 培养基 | 第37页 |
2.2.3 主要试剂 | 第37-38页 |
2.2.4 仪器设备 | 第38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38-45页 |
2.3.1 培养方法 | 第38-39页 |
2.3.2 测定方法 | 第39-40页 |
2.3.3 实验设计 | 第40-45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5-64页 |
2.4.1 金属离子对多糖型絮凝剂产量的影响 | 第45-54页 |
2.4.2 初始温度、pH 值、接种量对菌产多糖型絮凝剂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2.4.3 氮源、碳源对 PSB 产量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2.4.4 部分因子实验(FFD) | 第58-60页 |
2.4.5 爬坡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0-61页 |
2.4.6 中心组合实验结果分析与模型预测 | 第61-63页 |
2.4.7 多糖型絮凝剂(PSB)产量的响应面分析 | 第63-64页 |
2.5 小结 | 第64-67页 |
第三章 多糖型絮凝剂的分离与纯化 | 第67-82页 |
3.1 引言 | 第67-68页 |
3.2 材料与仪器 | 第68-69页 |
3.2.1 培养基 | 第68页 |
3.2.2 主要试剂 | 第68页 |
3.2.3 仪器设备 | 第68-69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69-72页 |
3.3.1 发酵液的制备 | 第69页 |
3.3.2 测定方法 | 第69页 |
3.3.3 双水相萃取 PSB | 第69-70页 |
3.3.4 PSB 柱层析纯化 | 第70-72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72-80页 |
3.4.1 不同有机溶剂/盐对 PSB分离效率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3.4.2 不同乙醇、Na_2CO_3浓度对PSB分离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3.4.3 不同乙醇、Na_2CO_3浓度对 PSB和细胞回收率的影响 | 第74-77页 |
3.4.4 粗的多糖型絮凝剂柱层析纯化 | 第77-80页 |
3.5 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四章 纯化的多糖型絮凝剂化学组成及结构研究 | 第82-93页 |
4.1 引言 | 第82页 |
4.2 材料与仪器 | 第82-83页 |
4.2.1 纯化的多糖型絮凝剂 | 第82页 |
4.2.2 主要试剂 | 第82-83页 |
4.2.3 仪器设备 | 第83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83-85页 |
4.3.1 纯化的多糖型絮凝剂化学组成研究 | 第83-85页 |
4.3.2 纯化的多糖型絮凝剂结构解析 | 第85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85-91页 |
4.4.1 纯化的 PSB1-1、PSB2-1 和 PSB3-1 的化学组成分析 | 第85-89页 |
4.4.2 纯化的 PSB1-1、PSB2-1 和 PSB3-1 的结构分析 | 第89-91页 |
4.5 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五章 絮凝条件对絮凝效果影响探讨 | 第93-106页 |
5.2 材料与仪器 | 第93-94页 |
5.2.1 絮凝剂的选择 | 第93页 |
5.2.2 主要试剂 | 第93-94页 |
5.2.3 仪器设备 | 第94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94-96页 |
5.3.1 样品絮凝特性研究 | 第94-95页 |
5.3.2 样品 PSB1-1 对实际废水应用效果初探 | 第95-96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96-104页 |
5.4.1 样品絮凝特性研究 | 第96-101页 |
5.4.2 样品 PSB1-1 对实际废水应用效果初探 | 第101-104页 |
5.5 小结 | 第104-10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06-110页 |
结论 | 第106-108页 |
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08-109页 |
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09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2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25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-128页 |
附件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