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公共卫生工程论文

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体的力学特性及降解沉降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录第8-12页
图表目录第12-16页
1 绪论第16-4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国内外填埋体处理面临的问题及处理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重庆市垃圾处理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的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1.2 垃圾填埋体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区域稳定性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沉降和再扩容问题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环境污染问题第24-25页
    1.3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降解沉降研究现状第25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垃圾土力学特性研究现状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垃圾土沉降特性研究现状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填埋体降解沉降中垃圾土电阻率特性研究现状第39-4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43-46页
2 垃圾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第46-68页
    2.1 垃圾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第47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垃圾土组成特点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垃圾土物理性质第49-55页
    2.2 试验样品的制备第55-56页
    2.3 试验仪器和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2.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7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新鲜垃圾土降解-直剪试验曲线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新鲜垃圾土抗剪强度与有机物含量关系曲线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陈垃圾土抗剪强度-含水率关系曲线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抗剪强度-剪应变标准关系曲线第63-6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3 垃圾土降解率特性试验研究第68-84页
    3.1 样品收集和试验装备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样品准备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装置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温度控制第72页
    3.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2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垃圾土降解特性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垃圾土降解-沉降关系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温度场垃圾土降解率特性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考虑温度效应的降解率模型第79-82页
    3.3 模型验证第82-8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4 垃圾土蠕变沉降特性试验研究第84-102页
    4.1 试验样品准备第85页
    4.2 试验方法及监测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加载方式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试验装置及数据监测第86页
    4.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86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降解-沉降特征曲线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垃圾土沉降量-渗滤液量关系曲线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有机物含量-渗滤液-沉降关系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温度对降解的影响作用第92-93页
    4.4 Burgers 蠕变沉降模型第93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基本物理元件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模型组合方式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沉降计算模型(Bu)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Burgers 模型试验验证第10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5 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垃圾土沉降模型第102-120页
    5.1 试验样品准备第104页
    5.2 仪器研制以及操作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仪器介绍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仪器操作第105页
    5.3 填埋气估算模型研究现状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IPCC 预测模型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COD 模型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有机物降解产气率模型第106-107页
    5.4 降解沉降试验曲线分析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填埋气产出规律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渗滤液产出规律第109-110页
    5.5 基于气液耦合的沉降计算模型第110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填埋气产出模型第111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渗滤液产出模型第115-116页
    5.6 模型验证第116-117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17-120页
6 垃圾土降解沉降过程力学参数演化的电阻率测试第120-138页
    6.1 垃圾土电阻率模型第121-124页
    6.2 垃圾土结构参数与电阻率耦合试验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试验材料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试验方法第125-126页
    6.3 试验分析第126-13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结构系数-孔隙率-饱和度关系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孔隙率-饱和度-电阻率关系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添加各种溶液时垃圾土电阻率变化特性第128-131页
    6.4 温度-稀释倍数-电阻率特性分析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温度-电阻率试验分析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稀释倍数-电阻率试验分析第132-133页
    6.5 不同降解沉降阶段垃圾土电阻率模型实测验证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不同降解沉降阶段垃圾土电阻率测试第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不同降解沉降阶段的垃圾土电阻率分析第133-135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35-138页
7 结论和展望第138-142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138-140页
    7.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40-142页
致谢第142-144页
参考文献第144-160页
附录第160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0页
    B.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0页

论文共1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二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光催化氧化处理方法研究
下一篇:超高强CuNiSi系弹性导电铜合金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