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基于建设“两型社会”的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再生材料与“两型社会”的关系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再生材料应用的现状与分析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再生材料的应用原则、流程、途径、评估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项目实践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5 研究框架第16-17页
    1.6 本文创新点第17-18页
2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第18-24页
    2.1“两型社会”的相关理论概念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“两型社会”的含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“两型社会”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第18-20页
    2.2 再生材料的含义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再生材料的定义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景观材料及其分类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22-24页
3 再生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分析第24-56页
    3.1 再生材料的景观应用案例第24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景观研究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景观研究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上海世博园园区景观建设研究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其他应用案例第38-40页
    3.2 再生材料的类别及在景观中的应用途径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再生骨料类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再生混凝土类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再生金属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再生玻璃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再生橡胶、塑料类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再生石材类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再生竹木类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再生砖瓦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其他再生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 3.3 再生材料的来源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建筑行业废弃物再生景观材料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工业生产废弃物再生景观材料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城市生活废弃物再生景观材料第49-50页
    3.4 再生材料的利用方式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功能设施型再生利用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景观设施、小品型再生利用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整体环境型再生利用第52-53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53-56页
4 再生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研究第56-74页
    4.1 再生材料在景观中应用的原则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生态性原则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功能性原则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艺术性原则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经济性原则第57-58页
    4.2 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应用的流程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组建建设团队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景观项目的场地调研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再生景观材料的选用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再生材料景观的设计和施工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再生材料在景观中应用的反馈第61-62页
    4.3 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途径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在景观道路、场地中的基层中的应用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在景观道路、场地中的面层中的应用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在景观小品设施中的应用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在城市“海绵体”设施中的应用第67-68页
    4.4 再生材料的应用评估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再生材料在景观应用中的价值评估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再生材料在景观应用中的问题评估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再生材料在景观应用中的风险评估第72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72-74页
5 项目实践-以渭南市朱家河煤矿改造项目为例第74-102页
    5.1 朱家河煤矿改造项目概况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概况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项目区位及周边资源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改造契机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改造SWOT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5.2 朱家河煤矿场地现状第78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功能分区及设施现状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现状道路系统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现状景观分析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现状绿化植被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现状污染状况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现状建筑及构筑物评价第82-84页
    5.3 朱家河煤矿改造策略第84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总体规划设计思想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项目适宜性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总平面图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功能分区规划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道路系统规划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绿化植被第92-93页
    5.4 再生材料的应用策略第93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场地材料分析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再生材料的选用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景观营建策略第95-99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99-102页
6 结论第102-106页
    6.1 本文主要成果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梳理和总结了再生材料在景观中应用的经验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应用方式的构建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实践第102-103页
    6.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不足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展望第103-106页
致谢第106-108页
参考文献第108-112页
附录-图录第112-114页
附录-表录第114-116页
附录-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116-118页
附录-调研问卷第118-121页

论文共12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传统村落地域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--以米脂县镇子湾村为例
下一篇:西安明城区社区开放空间环境的更新与改造研究--以东西大街以北片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