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真空电子技术论文--微波电子管论文--行波管论文

某种Ku波段脉冲行波管的高效率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来源及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行波管发展概述第9-10页
    1.3 提高行波管效率的主要途径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提高互作用效率的技术发展概况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多级降压收集极相关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0-11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基本内容第11-13页
第二章 相关工作原理第13-49页
    2.1 行波管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简介第13-15页
    2.2 螺旋线慢波结构的周期性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弗洛奎定理介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空间谐波计算原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螺旋线慢波结构的角向周期特性第17页
    2.3 螺旋线型慢波结构计算原理第1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螺旋线型慢波结构的基本工作原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螺旋线型慢波结构的基本参数的计算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线路渐变技术理论的设计思想及基础分析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螺旋线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模型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.1 建立模型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.2 模型意义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应用速度再同步技术的互作用模型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.1 建立模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.2 方程组的求解第35-39页
    2.4 减小高频损耗的相关计算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导电媒质中的衰减常数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趋肤深度的计算第41-42页
    2.5 收集极工作原理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多级降压收集极概念的提出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多级降压的效率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行波管总效率与多级降压收集极效率的关系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影响多级降压收集极效率的因素第47-49页
第三章 KU波段脉冲行波管高效率的设计第49-62页
    3.1 研制技术指标第49页
    3.2 MTSS仿真软件介绍第49-51页
    3.3 提高互作用效率的设计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螺距动态速度渐变再同步技术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高频损耗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仿真结果对比第56-57页
    3.4 提高收集极效率的设计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收集极设计准则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单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二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第60-62页
第四章 样管测试第62-67页
    4.1 行波管测试原理第62-63页
    4.2 测试结果第63-65页
    4.3 结果对比第65页
    4.4 误差分析第65-67页
第五章 结束语第67-68页
致谢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休斯型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结构冷特性参量的仿真与计算
下一篇:小型化4300M/80M上下变频组件的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