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斯型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结构冷特性参量的仿真与计算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6页 |
1.1 行波管的发展历史 | 第10-11页 |
1.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行波管慢波结构的发展状况 | 第12-13页 |
1.4 微波管CAD技术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1.5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1.6 论文安排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耦合腔行波管 | 第16-24页 |
2.1 耦合腔行波管的基本结构 | 第16-19页 |
2.2 耦合腔行波管的工作原理 | 第19-21页 |
2.3 耦合腔行波管的分类和应用 | 第21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行波管慢波结构的冷特性参量 | 第24-32页 |
3.1 色散特性 | 第24-30页 |
3.1.1 色散特性的表示方法 | 第24-26页 |
3.1.2 色散特性的理论计算 | 第26-30页 |
3.2 耦合阻抗 | 第30-3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的测量方法 | 第32-41页 |
4.1 色散特性的测量方法 | 第32-35页 |
4.1.1 行波法 | 第32-33页 |
4.1.2 谐振法 | 第33-35页 |
4.1.2.1 测量原理 | 第33-34页 |
4.1.2.2 谐振法测试慢波结构的两种激励方式 | 第34-35页 |
4.2 谐振法实测色散特性曲线 | 第35-38页 |
4.3 耦合阻抗的测量方法 | 第38-4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休斯型耦合腔行波管冷特性参量的仿真计算 | 第41-64页 |
5.1 冷特性参量测量的三种方法 | 第41-43页 |
5.2 休斯型耦合腔行波管建模 | 第43-54页 |
5.3 参数改变对冷参量的变化趋势 | 第54-63页 |
5.4 实际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| 第6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