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

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--日本地区探析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14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缘起和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山地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对日本山地城市的解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有助于解决我国山地城镇化建设的问题第15页
    1.2 基本概念与研究时空界定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山地及山地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的时空界定第18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综述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综述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综述第21-22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意义第23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内容、方法与框架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框架第24-26页
2 日本山地城市发展概述第26-42页
    2.1 日本山地城市生成环境总体特征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总体自然地理环境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经济发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政治区划与地表特征第28-33页
    2.2 日本城市化发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城市化发展概述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城市化发展特点及问题第33-34页
    2.3 日本山地城市概述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山地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山地城市空间分布规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山地城市主要演变历程第39-4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3 古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第42-58页
    3.1 古代日本山地城市发展背景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古代前期(约公元 3 世纪以前)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古代后期(6 世纪-12 世纪)第43-45页
    3.2 古代日本山地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绳文时代的居住形态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弥生早期的环壕集落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弥生中后期的高地集落第46页
    3.3 古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藤原京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平城京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平安京第50-52页
    3.4 古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模式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山地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54-55页
    3.5 古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地理环境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政治体制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宗教信仰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第57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4 武家时代的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第58-78页
    4.1 武家时代日本山地城市发展背景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中世(12—16 世纪)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近世(16—19 世纪)第60-61页
    4.2 武家时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61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山城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平山城第65-71页
    4.3 武家时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模式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73-75页
    4.4 武家时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军事防卫的影响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政治体制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社会经济的影响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文化发展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5 近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第78-100页
    5.1 近代日本山地城市发展背景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农业、农村为主的阶段(1868 年-1930 年)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城市化初始阶段(1931 年-1945 年)第79-80页
    5.2 近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8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港口城市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军事城市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资源城市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历史城市保护第89-92页
    5.3 近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模式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0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94-96页
    5.4 近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日本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战时体制影响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文化发展的影响第9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97-100页
6 现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认知第100-126页
    6.1 现代日本山地城市发展背景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战后恢复时期(1945~1955 年)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飞速发展时期(1955~1975 年)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城市化稳定时期(1975 年至今)第103页
    6.2 现代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103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战后恢复期的山地城市第103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飞速发展时期的山地城市第111-118页
    6.3 现代日本山地城市形态特征与模式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第120-122页
    6.4 现代日本山地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交通现代化的影响第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新陈代谢运动的影响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规划思想理论的影响第123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23-126页
7 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总体认知第126-144页
    7.1 日本山地城市演变机制第126-13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山地城市演变的三个阶段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山地城市演变的影响因素第127-131页
    7.2 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图谱第131-13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分类第131-13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第136-139页
    7.3 日本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对我国的启示第139-14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控制策略——完善规划立法第13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方式策略——协调空间结构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保障策略——建立生态安全格局第140-141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41-144页
8 结论与展望第144-146页
    8.1 主要结论第144页
    8.2 论文的创新点第144-145页
    8.3 后续工作的展望第145-146页
致谢第146-148页
参考文献第148-153页
附录第153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3页

论文共1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CRS模式的绿色医院建筑策划应用研究
下一篇:“西湖”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美学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