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问题及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2.1 研究问题 | 第13-14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8-26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2.1.1 健康投资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1.2 健康教育KAP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1-24页 |
2.2.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政策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2.2.2 少数民族健康教育相关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3 研究假设 | 第24页 |
2.4 特色与创新点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研究设计 | 第26-34页 |
3.1 研究设计与实施 | 第26-30页 |
3.1.1 项目介绍 | 第26-27页 |
3.1.2 样本选取 | 第27-29页 |
3.1.3 调查实施 | 第29-30页 |
3.2 样本数据的收集 | 第30-32页 |
3.2.1 样本基本情况 | 第30-31页 |
3.2.2 健康教育数据收集 | 第31页 |
3.2.3 学生健康认知的测量 | 第31-32页 |
3.2.4 学生健康行为数据收集 | 第32页 |
3.3 实证分析方法 | 第32-34页 |
3.3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2页 |
3.3.2 实证模型建立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健康教育、学生健康认知和行为现状 | 第34-46页 |
4.1 玉树藏区的基本特征 | 第34-36页 |
4.2 学校健康教育现状 | 第36-39页 |
4.2.1 健康教育课开展情况 | 第36-37页 |
4.2.2 健康教育师资状况 | 第37-39页 |
4.3 学生健康认知现状 | 第39-41页 |
4.3.1 学生健康知识总体得分 | 第39页 |
4.3.2 健康知识问题各条目知晓情况 | 第39-40页 |
4.3.3 学生健康认知得分比较 | 第40-41页 |
4.4 学生健康行为现状 | 第41-46页 |
4.4.1 学生总体健康卫生行为情况 | 第41-43页 |
4.4.2 不同群体学生健康行为构成比较 | 第43-46页 |
第5章 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认知和行为的相关关系分析 | 第46-60页 |
5.1 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7-52页 |
5.1.1 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认知的相关关系 | 第47-51页 |
5.1.2 健康教育与不同学段学生健康认知的相关关系 | 第51-52页 |
5.2 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2-57页 |
5.2.1 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2-54页 |
5.2.2 健康教育课与学生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| 第54-55页 |
5.2.3 健康教育不同特征与学生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3 稳健性检验 | 第57-60页 |
5.3.1 倾向得分匹配平衡性检验 | 第57-58页 |
5.3.2 是否开设健康教育课与学生健康认知的相关关系 | 第58页 |
5.3.3 是否开设健康教育课与学生健康行为的相关关系 | 第58-60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0-6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0-61页 |
6.1.1 学校对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| 第60页 |
6.1.2 学生健康认知不足,健康行为有待加强 | 第60页 |
6.1.3 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健康认知的作用存在差异 | 第60-61页 |
6.1.4 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| 第61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61-62页 |
6.2.1 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| 第61页 |
6.2.2 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建设,注重提高健康教育实际教学效果 | 第61-62页 |
6.2.3 中小学健康教育要有所区别 | 第62页 |
6.2.4 加强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| 第62页 |
6.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0页 |
附录 | 第70-90页 |
附录1 :玉树州学生健康状况调查(学校问卷) | 第70-76页 |
附录2: 玉树州学生健康状况调查(班主任问卷) | 第76-81页 |
附件3: 玉树州学生健康状况调查(健康教育教师问卷) | 第81-82页 |
附录4: 玉树州学生健康状况调查问卷(学生问卷) | 第82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