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樟柯电影中的间离手法研究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绪论 | 第7-13页 |
第一节 选题依据 | 第7-8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一、间离理论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二、贾樟柯电影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标、研究方法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、研究目标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事件的反戏剧化 | 第13-23页 |
第一节 消解戏剧性 | 第13-17页 |
一、摒弃起承转合“情节点” | 第13-14页 |
二、结构反“高潮”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打断连续性的视角切换 | 第17-20页 |
一、纯客观的旁观者 | 第17-18页 |
二、视角的交错 | 第18-20页 |
第三节 情节设置中的不确定性 | 第20-23页 |
一、开放式的结局 | 第20-21页 |
二、失衡的对抗方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减少代入感的时空构建 | 第23-32页 |
第一节 历史化与奇观化的空间 | 第23-29页 |
一、变迁的小城 | 第23-27页 |
二、仿造的“世界”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凝滞的时间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交叉错乱的叙事时空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“异质”的元素运用 | 第32-38页 |
第一节 “陌生的”边缘人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生疏的方言 | 第33页 |
第三节 富有寓意的超现实画面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新奇的形式 | 第34-35页 |
第五节 “明星”的运用 | 第35-38页 |
结语 | 第38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