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无机化学论文--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--第Ⅷ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

负载型铁基纳米零价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稠油降粘性能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34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稠油油藏概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稠油的定义及分类标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稠油的特点及分布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开发情况第15-16页
    1.3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注蒸汽热采技术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火烧油层技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化学驱采油技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微生物采油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催化降粘开采技术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7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其他技术第23页
    1.4 稠油水热裂解催化降粘剂的研究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水溶性过渡金属离子催化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油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超强酸催化剂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杂多酸催化剂第25-26页
    1.5 铁基纳米零价金属催化剂对稠油催化降粘性能的研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铁基纳米零价金属简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纳米铁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概述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纳米铁基催化剂对稠油催化降粘研究进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纳米铁基催化剂对稠油催化降粘作用机理第28页
    1.6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选题依据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0-34页
第二章 纳米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稠油降粘性能的研究第34-52页
    2.1 负载剂及催化剂的选择第35-37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纳米铁催化剂的制备第37-38页
    2.3 负载型纳米铁催化剂形成机理研究第38-39页
    2.4 纳米铁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表征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透射电镜(TEM)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红外光谱(IR)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X 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比表面积(BET)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负载型零价纳米铁催化剂的分散性第43页
    2.5 纳米铁催化剂对稠油催化降粘性能研究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Fe 及 Fe/SiO_2催化剂对胜利油田稠油催化降粘反应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稠油样品粘度测量方法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纳米铁催化剂对稠油降粘作用机理研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催化剂添加量对稠油催化降粘效果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不同催化剂种类对稠油催化降粘效果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反应温度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7 反应时间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0-52页
第三章 纳米铁/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稠油降粘性能的研究第52-66页
    3.1 实验部分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纳米铁/镍合金催化剂的制备第53-54页
    3.2 负载型纳米铁/镍合金催化剂形成机理研究第54-55页
    3.3 纳米铁/镍合金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表征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透射电镜(TEM)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红外光谱(IR)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X 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比表面积(BET)分析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负载型纳米铁/镍合金催化剂的分散性第58-59页
    3.4 纳米铁/镍合金催化剂对稠油催化降粘性能研究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Fe/Ni 及 Fe/Ni/SiO_2催化剂对胜利油田稠油催化降粘反应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稠油样品粘度测量方法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不同催化剂对稠油催化降粘效果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反应温度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反应时间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第6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4-66页
第四章 纳米铁/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稠油降粘性能的研究第66-80页
    4.1 实验部分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纳米铁/铜合金催化剂的制备第67-68页
    4.2 负载型纳米铁/铜合金催化剂形成机理研究第68-69页
    4.3 纳米铁/铜合金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表征第69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透射电镜(TEM)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红外光谱(IR)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X 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比表面积(BET)分析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Fe/Cu/SiO_2在不同介质中分散性第72-73页
    4.4 纳米铁/铜合金催化剂对稠油催化降粘性能研究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Fe/Cu 及 Fe/Cu/SiO_2催化剂对胜利油田稠油催化降粘反应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稠油样品粘度测量方法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不同催化剂对稠油催化降粘效果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反应温度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反应时间对稠油粘度的影响第7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6-7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8-80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0-84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0-81页
    5.2 问题与展望第81-84页
个人简历第84-86页
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86-88页
致谢第88-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β-环糊精有机基质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
下一篇:负载型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酯化反应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