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

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--以李开复“创新工场”为例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相关文献综述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创业型企业文献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商业模式文献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2-23页
2 相关支撑理论第23-32页
    2.1 创业过程理论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Holt 的创业过程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Timmons 的创业过程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2.2 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破坏性创新理论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价值链理论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第29-32页
3 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分析第32-45页
    3.1 创业型企业的特征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商业模式结构维度解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价值主张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价值创造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价值潜力第36-37页
    3.3 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演变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创业前期阶段——模式构思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创业阶段——模式构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早期成长阶段——模式应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晚期成长阶段——模式巩固第39-40页
    3.4 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路径演变第40-42页
    3.5 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价值主张角度的问题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价值创造角度的问题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价值潜力角度的问题第44-45页
4 创业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第45-55页
    4.1 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第45-46页
    4.2 商业模式的容器空间效应第46-47页
    4.3 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的路径创新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开发阶段:逐步拓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效率阶段:部分变异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扩张阶段:部分变异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极化阶段:结构变异第50页
    4.4 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的要素创新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价值主张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资源与能力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盈利模式第51-52页
    4.5 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的方式创新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顾客价值主导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价值链主导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价值网络主导第53-54页
    4.6 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执行第54-55页
5 李开复“创新工场”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第55-65页
    5.1 李开复“创新工场”背景介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创新工场在国外的发展概况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李开复的“创新工场”第56页
    5.2 李开复“创新工场”商业模式的路径分析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开发阶段的商业模式:项目孵化器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效率阶段的商业模式:天使投资+孵化器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扩张阶段的商业模式:(天使投资+创新产品)*规模化第59-60页
    5.3 创新工场商业模式的要素创新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价值主张创新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资源与能力创新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盈利模式创新第62页
    5.4 创新工场商业模式的方式创新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顾客价值创新:价值对象与价值实现的重叠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价值链创新:形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价值网络创新:主导建立联盟合作第63-64页
    5.5 创新工场商业模式创新的执行第64-65页
6 结论与展望第65-68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65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第65-66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个人简历第73页
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-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政府R&D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--基于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
下一篇:我国上市公司借壳上市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