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网多逆变器并联电压不平衡控制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分布式发电及发展概况 | 第10-11页 |
1.2 微网 | 第11-17页 |
1.2.1 微网的概念与特点 | 第11-14页 |
1.2.2 微网的控制 | 第14-15页 |
1.2.3 微网电能质量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多逆变器型微网控制策略 | 第19-29页 |
2.1 微源逆变器接口的控制策略 | 第19-22页 |
2.1.1 PQ 控制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1.2 U/f 控制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1.3 下垂控制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 传统功率下垂控制方法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2.1 两台逆变器并联系统等效模型分析 | 第22页 |
2.2.2 不同阻抗特性下对应的下垂控制方法 | 第22-25页 |
2.3 引入虚拟阻抗的改进型功率下垂控制方法分析 | 第25-28页 |
2.3.1 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3.2 虚拟阻抗设计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.3 改进型功率下垂控制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微网多逆变器并联电压不平衡补偿方法 | 第29-47页 |
3.1 三相并联逆变器带不平衡负载结构 | 第29-30页 |
3.2 不平衡补偿控制方法 | 第30-39页 |
3.2.1 电压不平衡补偿 | 第31-34页 |
3.2.2 有功无功下垂控制 | 第34-35页 |
3.2.3 虚拟阻抗环 | 第35-36页 |
3.2.4 含不平衡补偿的电压和电流双环控制 | 第36-39页 |
3.3 控制系统设计 | 第39-43页 |
3.3.1 电压电流和虚拟阻抗环 | 第39-41页 |
3.3.2 不平衡补偿 Q--G 下垂控制设计 | 第41-43页 |
3.4 仿真验证 | 第43-46页 |
3.4.1 仿真模型中的一些说明 | 第43页 |
3.4.2 补偿前和补偿后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两台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实验平台 | 第47-65页 |
4.1 系统硬件设计 | 第47-56页 |
4.1.1 主电路设计 | 第47-49页 |
4.1.1.1 功率模块选取 | 第48页 |
4.1.1.2 输出滤波器设计 | 第48-49页 |
4.1.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| 第49-56页 |
4.1.2.1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| 第50页 |
4.1.2.2 外围数据采样调理电路 | 第50-52页 |
4.1.2.3 数字锁相环电路 | 第52-54页 |
4.1.2.4 死区生成电路 | 第54-55页 |
4.1.2.5 通信模块 | 第55-56页 |
4.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| 第56-59页 |
4.2.1 主程序设计 | 第56-57页 |
4.2.2 中断程序 | 第57-59页 |
4.2.3 液晶显示程序 | 第59页 |
4.3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| 第59-62页 |
4.3.1 口令登录模块 | 第60-61页 |
4.3.2 串口通信模块 | 第61页 |
4.3.3 遥测遥信模块 | 第61-62页 |
4.4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2-6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