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工程索赔管理研究--以南亚某防洪项目为例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引言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1.2 索赔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4-16页 |
1.3.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论文研究框架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2 国际工程索赔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7页 |
2.1 国际工程承包概念 | 第17-20页 |
2.1.1 国际工程承包定义 | 第17页 |
2.1.2 国际工程的分类 | 第17-19页 |
2.1.3 国际工程承包特点 | 第19-20页 |
2.2 国际工程承包索赔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7页 |
2.2.1 索赔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2.2 索赔的原因 | 第21-22页 |
2.2.3 索赔的分类 | 第22-23页 |
2.2.4 索赔的计价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2.5 索赔的工作流程 | 第24-27页 |
3 国际工程索赔依据的研究 | 第27-38页 |
3.1 国际工程承包常用的合同条件 | 第27-30页 |
3.2 合同条款的应用 | 第30-33页 |
3.2.1 合同条款的类别 | 第30-31页 |
3.2.2 解释合同的规则 | 第31-32页 |
3.2.3 承包商可用于索赔的合同条款 | 第32-33页 |
3.3 承包商可索赔的情况 | 第33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4 国际工程共同延误索赔研究 | 第38-46页 |
4.1 共同延误的主要形式 | 第38-39页 |
4.2 延误处理基本原则 | 第39-41页 |
4.3 共同延误索赔的计算方法 | 第41-45页 |
4.3.1 网络计划分析法 | 第41-44页 |
4.3.2 动态分析法 | 第44页 |
4.3.4 动态责任分析法 | 第44-4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5 索赔案例分析 | 第46-54页 |
5.1 项目简介 | 第46页 |
5.2 延误事件的发生 | 第46-48页 |
5.3 施工延误事件的分析及解决 | 第48-5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6.1 结论 | 第54-55页 |
6.2 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