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创新点摘要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| 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页 |
| 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1.4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| 第15-18页 |
| 第2章 勘探开发投资相关概念 | 第18-24页 |
| 2.1 投资效果与评价 | 第18-21页 |
| 2.1.1 投资 | 第18-19页 |
| 2.1.2 投资效果 | 第19页 |
| 2.1.3 投资效果评价 | 第19-21页 |
| 2.2 油田企业勘探开发投资与投资效果 | 第21-23页 |
| 2.2.1 油田企业勘探开发投资 | 第21-22页 |
| 2.2.2 油田企业勘探开发投资的特征 | 第22-23页 |
| 2.2.3 油田企业勘探开发投资效果 | 第23页 |
| 2.3 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3章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投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4-29页 |
| 3.1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简介 | 第24页 |
| 3.2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投资效果的影响因素 | 第24-28页 |
| 3.2.1 自然地理环境 | 第24-25页 |
| 3.2.2 油藏的自然状况 | 第25页 |
| 3.2.3 开采成本 | 第25-26页 |
| 3.2.4 勘探开发技术水平 | 第26页 |
| 3.2.5 地质储量 | 第26-27页 |
| 3.2.6 油井产能 | 第27页 |
| 3.2.7 油气价格 | 第27页 |
| 3.2.8 耕地占用量 | 第27-28页 |
| 3.2.9 环境保护与治理 | 第28页 |
| 3.3 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4章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9-37页 |
| 4.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29-30页 |
| 4.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0-33页 |
| 4.2.1 经济指标 | 第30页 |
| 4.2.2 资源指标 | 第30-31页 |
| 4.2.3 技术指标 | 第31页 |
| 4.2.4 社会指标 | 第31-32页 |
| 4.2.5 生态指标 | 第32-33页 |
| 4.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3-36页 |
| 4.3.1 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思路 | 第34页 |
| 4.3.2 建立指标体系判断矩阵 | 第34-36页 |
| 4.4 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5章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投资效果评价方法 | 第37-57页 |
| 5.1 评价模型选择的原则 | 第37页 |
| 5.2 基于多级模糊评判的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投资效果评价 | 第37-51页 |
| 5.2.1 模糊综合评价概述 | 第37-41页 |
| 5.2.2 设立因素集和评语集 | 第41-43页 |
| 5.2.3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投资效果指标数据处理 | 第43-49页 |
| 5.2.4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| 第49页 |
| 5.2.5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| 第49-51页 |
| 5.3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1-56页 |
| 5.4 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6章 提高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投资效果的对策 | 第57-60页 |
| 6.1 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| 第57页 |
| 6.2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| 第57-58页 |
| 6.3 发展水平井完井优化技术 | 第58页 |
| 6.4 实施油田二次开发 | 第58-59页 |
| 6.5 提高探井成功率 | 第59页 |
| 6.6 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作者简介、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| 第64-65页 |
| 附录 A: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投资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| 第65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68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