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史论文--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(1919~1949年)论文

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探索--基于传播学的视角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绪论第7-13页
    一、选题依据及意义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选题依据第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选题意义第7-8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现状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存在问题第11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创新之处第12-13页
第一章 传播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13-20页
    一、传播学的定义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传播的概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传播的学科特征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5W模式解析第15-16页
    二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定义第16-17页
    三、基于传播学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必要性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通俗化的传播语言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握受众心理第18-20页
第二章 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第20-29页
    一、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社会背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个人背景第21-22页
    二、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实践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瞿秋白是推进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成果第26-29页
第三章 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色第29-38页
    一、坚持传播内容的真实性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真实性的涵义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瞿秋白践行真实性第29-31页
    二、坚持传播必须做到“三贴近”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传播必须贴近生活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传播必须贴近实际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传播必须贴近群众第34-36页
    三、通过增强传播趣昧性达到大众化的效果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授课通俗易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办报形式丰富第36-38页
第四章 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及其现实启示第38-45页
    一、运用好“把关人”理论,增强传播者的主导地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“把关人”理论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当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“把关人”第38-39页
    二、继续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度和广度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运用传授关系原理,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运用传播媒介理论,扩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形势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运用传播技巧,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第41-43页
    三、通过多种手段,促进传播者职业素养的提高第43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
下一篇: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--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X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