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宗教通向审美契机的“幸福”--以道教为中心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一、 绪论:宗教的审美之维 | 第9-17页 |
(一) 宗教与审美:面对本体的两种方式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| 第10-11页 |
(三)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 | 第11-15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二、 幸福观的历史性考察 | 第17-30页 |
(一) 中国古代幸福观的源头 | 第18-21页 |
1、 儒家:达于天道 | 第18-19页 |
2、 道家:返朴归真 | 第19-20页 |
3、 墨家:兴天下之利 | 第20-21页 |
(二) 西方幸福观的源头 | 第21-26页 |
1、 理性主义的幸福观 | 第21-25页 |
2、 感性主义的幸福观 | 第25-26页 |
(三) “幸福”的语源分析 | 第26-28页 |
(四)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三、 与仙相遇:道教视阈下的幸福 | 第30-44页 |
(一) 修身成仙 | 第31-38页 |
1、 道教信仰下的神仙世界 | 第31-37页 |
2、 从命到性的修仙方式 | 第37-38页 |
(二) 与神仙相遇情境的建构 | 第38-43页 |
1、 直接面对神:造像与画像 | 第38-40页 |
2、 迎接神的降临:建筑与仪式 | 第40-43页 |
(三)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四、 道美亦言:以神佑-幸福为核心的审美文化体系 | 第44-54页 |
(一) 以道教文化中的艺术作品为基础的审美现象 | 第44-48页 |
1、 文学 | 第45-47页 |
2、 音乐 | 第47-48页 |
(二) 以审美本体伦为中心的审美思想体系 | 第48-53页 |
1、 美的本质论 | 第49-51页 |
2、 以“存想”为核心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作论 | 第51-52页 |
3、 审美的人生旨归 | 第52-53页 |
(三)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五、 幸福作为道教信仰通向审美契机的发生机制分析 | 第54-66页 |
(一) 神佑的审美属性 | 第54-60页 |
1、 生命的追问 | 第54-56页 |
2、 形象的悖论 | 第56-60页 |
(二) 基于信仰的审美共通性 | 第60-65页 |
1、 想象及主体性的确认 | 第61-62页 |
2、 普遍接受的生活理想 | 第62-65页 |
(三)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附件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