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纤激光填粉焊接镀锌钢的粉束流形态及锌烧损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1-13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3-14页 |
符号表 | 第14-1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页 |
1.2 激光焊接技术概论 | 第16-19页 |
1.2.1 激光焊接技术的原理 | 第17页 |
1.2.2 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2.3 激光焊接技术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1.3 镀锌钢板的激光焊接特性 | 第19-20页 |
1.4 填充材料的激光焊接 | 第20-23页 |
1.4.1 填丝焊接 | 第20-21页 |
1.4.2 填粉焊接 | 第21-23页 |
1.5 填粉研究现状 | 第23-26页 |
1.5.1 粉末输送研究现状 | 第23-25页 |
1.5.2 填粉焊接研究现状 | 第25-26页 |
1.6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第2章 同轴送粉的粉束流场数值模拟 | 第27-39页 |
2.1 物理模型及假设 | 第27-29页 |
2.1.1 填粉焊接过程物理描述 | 第27-28页 |
2.1.2 粉末同轴喷送物理模型 | 第28页 |
2.1.3 粉末同轴喷送模型假设 | 第28-29页 |
2.2 数学模型 | 第29-31页 |
2.2.1 气体湍流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2.2 粉末颗粒模型 | 第30-31页 |
2.3 边界条件 | 第31-32页 |
2.3.1 湍流参数 | 第31-32页 |
2.3.2 速度入口边界条件 | 第32页 |
2.3.3 自由出口边界条件 | 第32页 |
2.3.4 壁面边界条件 | 第32页 |
2.4 基于 FLUENT 软件的喷粉过程仿真 | 第32-37页 |
2.4.1 软件概述 | 第32-33页 |
2.4.2 数值模拟研究 | 第33-34页 |
2.4.3 材料属性 | 第34-35页 |
2.4.4 几何建模与求解 | 第35-3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3章 同轴喷粉特征分析 | 第39-48页 |
3.1 粉束流空间分布特性 | 第39-42页 |
3.1.1 粉束特性表征 | 第39-40页 |
3.1.2 特征提取 | 第40-42页 |
3.2 粉束流特征与工艺参数的关系 | 第42-47页 |
3.2.1 粉末焦距 | 第43-44页 |
3.2.2 最大粉末浓度 | 第44-45页 |
3.2.3 粉束焦斑直径 | 第45-46页 |
3.2.4 粉束焦深 | 第46-4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同轴喷粉装置的设计 | 第48-59页 |
4.1 同轴喷粉装置的设计 | 第48-50页 |
4.1.1 同轴喷粉装置的设计原理及思路 | 第48页 |
4.1.2 工作流程图及设计特点 | 第48-50页 |
4.1.3 喷粉头结构简图及实物图 | 第50页 |
4.2 同轴送粉实验 | 第50-54页 |
4.2.1 实验方案 | 第51页 |
4.2.2 图像数据处理 | 第51-54页 |
4.3 结果对比分析 | 第54-58页 |
4.3.1 粉束流形态比较 | 第55-56页 |
4.3.2 粉束流特征比较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.3 粉末空间分布比较 | 第57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镀锌钢填粉焊接研究 | 第59-68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59页 |
5.2 实验装置及设备 | 第59-61页 |
5.2.1 激光焊接设备 | 第59-60页 |
5.2.2 送粉装置 | 第60-61页 |
5.3 实验方案 | 第61-63页 |
5.3.1 实验方案总体描述 | 第61-62页 |
5.3.2 试验检测 | 第62-63页 |
5.4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4.1 焊接工艺参数对锌烧损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5.4.2 填粉对焊接形貌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录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利及获奖) | 第75页 |